翻新时间:2023-03-07
素质教育12条建议2
问题:青少年性知识大部分不是通过学校获得的,学校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应该作哪些工作。
建议7:学校开展性教育宜早不宜迟,小学二、三年级开展为宜。要想让孩子正确认识性问题,应该从下述两个方面入手破解。
(1)解开性的神秘感。要解开孩子性的神秘感,不外两种途径,一靠学校正面引导,二靠家长不吝灌输。我的观点是:学校开展性教育宜早不宜迟,小学二、三年级开展为宜。此时孩子的性意识正处于懵懂期,窗户纸容易捅破,而且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大的影响。在教育时可从生物性别的差异和繁衍生殖入手,先讲动物后讲人。提出问题,让他们主动去了解生命的奥秘。只有让孩子知道了人体构造上的不同,孩子是怎样出生的,性的神秘感才能消除。家长的作用是当孩子遇到这类问题时不要回避,讲解宜详不宜糙,可以带着孩子参观科技馆中的模型或宣传图片等,利用这些成熟的社会资源,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以为,小学期间,让孩子开展正常的男女生交往非常重要,切忌在孩子们之间划条性别分隔线,使他们缺少共同语言,产生生理隔阂和神秘感。
(2)注意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做孩子的同行者而非领路人。尤其是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孩子间的玩闹话切莫当真,要多和孩子交流而非教训,能让孩子把心里话告诉你,那么你就成功了。孩子中学阶段是非常关键的时期,爱情观会随着性生理的成熟而逐步树立,因此我觉得,中学阶段培养孩子的爱情观很重要,是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没有遇到感情困扰之前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异性相吸、男女相悦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但是,他们只是刚刚步入或即将步入情感世界的大花园,虽然花园门口有一朵漂亮的小花,但花园中更有百花盛开,如果他过早地占用了自己的双手,摘取了这朵小花,将来见到真正美丽的花朵时,只能望洋兴叹了。如果能把瓦西列夫的《情爱论》引入中学课堂特别是高中课堂,也许对孩子们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会有一些帮助,尤其对男孩子更显重要。
对女孩子来说,应提前告知她们性生理成熟的特征,帮助她们释惑并排除畏惧感,在青春发育初期,学校就应给女孩子单独上堂课,告诉她们什么是性成熟?其特征和表现是什么?性早熟的危害是什么?什么叫性骚扰和性侵害,如何保护自己?男女相互爱慕的行为底线是什么,否则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些教育应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不断深入,在小学低年级,可进行生物、动物性别、繁衍,动物与人的相同于不同,人的基本生理知识等教育;在小学高年级,可进行人的性生理常识教育;初中可进行青春期启蒙教育,了解异性,进行初步的爱情观教育;高中阶段要进行恋爱观、性爱、性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家长对性教育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不能谈性变色。
问题: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而高考又是统一试卷,如何考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建议8:建议高考分为两个考试。
只要是统一考试,不可能考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高考统一试卷的做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议高考分为两个考试:
一个是全国统一考试。只考最基础的科目和最基本的知识。考生通过这一考试(应是决大多数考生都可通过),再自行选择高校,参加高校独立命题的另一个考试。
为此,要扩大高校的自主权,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自行命题;考生可以通过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主考的学校。这样的考试,就能考出考生的个性和特长。
问题:我国的高考是一张试卷定终身,高考“独木桥”如何变成“立交桥”。
建议9:考试要考基本;招生要学校自主。
一是考试,一定要考基本的东西,不要画蛇添足,想穷尽所有的应试内容。
二是外语,要区别招生学校,不要搞一刀切。建议把外语放在选考的X科目中,并规定报考什么院校才对外语有要求,这样可能会更合理更实际些。
三是招生,要解放思想尽快让学校自主进行。这不仅是权力回归本位,更是避免应试教育的治本之策。招生的方法手段也可以是多元的,甲校可以自己命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月夜遐思
- 封存的记忆
- 一阵小雨
- 他的精神感动了我.
- 量身定做自己的幸福
- 站在教室的门口
- 降珠仙子
- 生活需要梦
- 大禹,请留步
- 山顶的守候
- 难忘的经历
- 只是寂寞
- 理想的家
- 仰望属于我们的天空
- 萌动的青春
- 正能量拯救人类温暖治愈
- 破解 民国戏成杰克苏重灾区之谜
- 负能量 牛鬼蛇神主宰世界
- 叔叔我们不约也得约
- 五条人 从道山靓仔到广东姑娘,我们一直都爱讲故事
- 娱乐新闻 在巴黎时装周
- 销售高端产品,成就一流名店
- 美业职场解码探析美容导师的职场发展之路
- 她们40她们还是女神
- 女性生殖大讲堂
- 本土美妆专业线“零广告”背后的思考
- 孙劲松把海容打造成优秀服务品牌
- 沈星不爱鲜肉爱大叔
- 2015最具潜力青春男偶TOP10
- 点面结合:赢得美容院区域竞争
- 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
- 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与策略
-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让学生进入角色
- 新课改:深刻的教育资源配置变革
- 成人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人奶”培养人性,而不是用“狼奶”培养狼性
- 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
- 说课的研究
-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下)
- 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
- 坦言的魅力与“故弄玄虚”的效果
- 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 一个令教师自豪与羞愧的名字
- “五壮士”悄然退出语文教材及引发的争论
- 《故都的秋》的意境探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