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教师预期生成课程内容的研究

教师预期生成课程内容的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教师预期生成课程内容的研究

摘 要:课程内容的预期性生成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对课程内容加以增删、延伸、扩展以及综合等智慧性的加工,是对普适性的文本内容的一种超越;由于课程设计者价值取向的不同、语言表述上的有限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得课程具有了生成的潜能;课程的预期性生成所依据的是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内在教育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心理化”原则、“学科结构”原则和“探究”原则挖掘课程潜能,预期生成课程内容。

关键词:课程内容 课程潜能 预期性生成

一、生成的界定

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的生成包括教学前“预期的”和教学过程中“非预期的”两个方面。所谓预期性生成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对课程内容加以增删、延伸、扩展以及综合等智慧性的加工。这种预期性的生成是教师对普适性的文本内容的改造和超越,是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因素进行的“再设计”。

长期传统的教学和考试模式使得很大一部分教师成为既定课程的忠实实施者,习惯了“按图索骥”。课程实施者只需按课程设计者开发出来的一套“计划”、“处方”进行施教,而不作任何变通,只求按其原貌上演专家编写的课程剧本。当然,也有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书本上的东西对他的学生可能不适用,所以,会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变通,但这种变通往往只是对某些细节作出调整。

预期生成课程内容是要求教师在相互调适取向的基础上去创生自己的课程,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事先规定精确的实施程序,而应该让不同的实施者自己来决定,因为规定的课程与实施的课程可能是不同的,会在某一方面存在差异或不一致,唯有对实际情况最了解的人,才有可能作出最恰当的选择。这个最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就是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教师,所以,新课改的实施理念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设计者,而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二、课程内容生成的价值

(一)任何一门课程都是有潜能的

课程潜能指“出自特定来源的为达到范围广泛的教育目标的全部学习经验”。有两种来源的课程潜能,一是指学术材料的课程潜能。“在学校各种不同的学科中,大多数课程教材是基于学者和科学家的研究及其出版物的。但是,他们那些出版物是供同行的学者使用的,通常不能以其原来形式给予学习者,因而,课程编制者要选择特定的学术材料内容,安插到课程之中,再确定作一些适当的删减、增补、简化和合并等”。二是指课程教材的课程潜能。“教课者习惯于把课程教材看成是课程编制者的意图的体现,但实际上,课程教材还表现出比这些意图更多的东西。课程教材一旦从其编制者那里脱手,它们就会受到方式各异的解释和使用。”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有潜能的,教师对课程内容作预期生成,就是要求教师挖掘课程教材的课程潜能,利用它们来设计课堂活动,进而通过某个知识的教学,给学生提供超越知识本身的、更多的东西。

(二)产生课程潜能的原因

1.不同的设计者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种是学术取向的(或叫知识取向)。强调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知识被视为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视点,学生的任务就是掌握这些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下来的、反映人类智慧、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系统知识。知识是以告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呈现的。比如,传统的历史教科书就是这种学术取向的,这类教材的编写就是史实加结论,史实是由史学家提供的,结论也是由史学家总结的,学生只是充当既定知识的存储器。

一种是认知取向的。与学术取向一样,认知倾向的设计者也重知识,强调知识是组成课程的必要基础,但所不同的是,他们关注的不只是知识,更看重有效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这类设计者更注重学生思维加工的过程。显然,学术取向与认知取向体现的是该“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两种不同的编制思路。

一种是自我实现取向的。自我实现倾向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目的,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使课程适应学生,设计者力图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获得自由而充分的展示。例如,重视自我实现的设计者在设计课程时,不会强调答案的唯一,而是强调学生多元智慧的培养,张扬个性的解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长翅膀的绵羊》有感
《窃读记》读后感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读《白雪公主》有感
《三国演义》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读书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北京欢迎你
读《文学之魂——鲁迅》有感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读《长歌行》有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名人传记丛书》有感
读《精卫填海》有感
明代武术的发展
“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运动强度的影响
中国十大百岁夫妻的长寿之道
对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竞争平衡机制的思考
临时运动团队快速信任的理论重构
中国女排针对日本、泰国女排进攻战术的拦防体系研究
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和运动老年学硕士培养特点及其启示
从IPC田径分级卡的演进看残疾人体育分级理念的演变
不同高度脚背正面射门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
明清以降太极拳的思想流变研究
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今世界男子竞技体操动作的发展态势
90岁的精彩
上海市体育业余训练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美式”高中高质量体育教学的三大要素:机会、内容与方法
山东临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苹果里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了!
河南省2011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3)
春天里的春天——鸿雁长飞读《孔子游春》
读《孔子游春》,谈生态对话
广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宜兴外国语学校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古诗两首》教材解读一
龙湖初级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汕头市潮阳区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杭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母亲》
真的是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教学思考
自由:让每个顾客都满意的智慧 《最佳路径》文本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