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8
用成败归因理论指导作文教学
摘要:成败归因理论就是用于解释自己或他人的态度、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作文教学的改革就显得缓慢而谨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批语的这一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这一理论给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成败归因理论作文教学的改革批语的指导作用
人们干完任何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倾向于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所探讨的成败归因问题。归因指的是对某人成功或失败原因的看法、解释,归因理论就是用于解释自己或他人的态度、行为因果关系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模式的指导下,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成败归因理论并不是针对作文教学而提出的,但其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学的各科中,语文教学的改革起步最早,呼声最大,取得的成就也最显著,它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新教材所带来的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育界迎来了一个改革的高潮。作为语文教学重点内容的作文教学改革也在艰难中前进,但较之其他,作文教学的改革就显得缓慢而谨慎,许多学校还基本沿用一贯的方式方法,师生们都怀着“尽义务”的心理,老师为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而写作,学生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作文,至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谁心里都没底,于是乎才出现“作文一笔糊涂帐,写与不写一个样”的调侃。导致作文教学效率很低,并不是语文教师没有作文教改的想法,谁都知道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但作文水平的提高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的能力,如知识积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阅历视野等等,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要大面积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仅靠目前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面对教材教法改革的轰轰烈烈和作文教学改革的冷冷清清,目前的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作文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不得不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本质,分析它的程序和师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各自所充当的角色。我们发现现行的作文教学在程序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整个程序中缺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突出学生自写自改的主体作用,突出批语的指导作用等环节。如果我们把传统的作文教学流程简化为“三步式”,即“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这样一次作文教学就完成了。在这一过程中,首尾是老师中间是学生,从参与的比重上看,无疑淡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老师命题”上看,只有老师“一言堂”,没有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也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老师批改”上看,没有给学生以批改作文的权力,更严重的是把“老师批改”这一环节放在一次教学活动的最后,没有突出批语应有的指导作用,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割裂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与改、导与学的互动性。批语,不论是学生的还是老师的,犹如一篇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它既是对本次作文的成败总结,更是对下次作文的指导,可是现在的“三步式”作文程序存在的问题是批语的这一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教师的大量时间都花在作文批改上,要对每一篇作文下一个深中肯綮的批语,它是一个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但这煞费苦心的批语在学生那里没起多大的作用,许多学生只看老师给多少分就了事。仔细分析,造成这种现状也不能全怨学生,在客观上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批语的用意,原因是下一次的作文,老师根本不会布置与上次同一体裁或同类主题的命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譬如学生刚对记叙文体的写作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而下一次作文却开始写议论文,这样浅尝辄止的方式,一学期好似写了许多次作文,到头来哪一种文体都不能很好的驾驭,如果下一学期又轮流演示一遍,到头来学生满腹的是夹生饭,也难怪到毕业连一篇象样的作文都写不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心理学上的成败归因理论为我们解决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借鉴,完善教学程序,充分发挥批语的指导作用,弥补“三步式”作文教学的不足,采用“五步式”作文教学的程序,即“导、写、改、评、写”,在原“三步式”教学程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使之延长到“五步”。这里的“导”即老师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里“改”和“评”就是批语的指导作用,“改”即老师书面批语,而“评”是就某一篇作文(或许是上等作文或许不是)在全班进行讨论,可以称为当面批语,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知道优劣之所在,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最后的总结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是心理学的成败归因,研究表明学生在干完任何一件事后都有这一心理表现,写作文也不例外,只不过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而已,有了这一步,最后的“写”正是在批语的指导下的巩固和提高,当然这一“写”的命题一定要是同一文体或同类主题。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涉及到众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它存在的改革空间还很大,如何探求到一条快捷有效的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道路,显然科学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穷人的日子
- 奋斗
- 我说李白
- 轮回
- 且歌且行
- 曾经梦想
- 对于乞丐
- 不可沽名学霸王
- 把爱与智慧播撒莲华
- 差距
- 过眼云烟
- 情在何方?
- 正视“遗憾”
- 迷茫!
- 一转身的距离
- 过度娱乐化是慈善的悲哀
- 闻一闻父亲的味道
- 爱送礼的中国人
- 你要学会看见爱
-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 冰桶挑战的是与非
- 夫妻是场过命的交情
- 公益也可以玩得很有趣
- 用舒服的方式打球
- 他们为何总在朋友圈“赞”你
- 陪你风卷残荷
- 相拥本是最大的幸福
- 植物中的“羊”
- 马航失联者的“另一半”
- 爱人折中就好
-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一)
- 艰难的言说---汉语口语教学百年历程述评(下)
- 近二十年来听说教学的回顾与前瞻(下)
-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 科学教育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
- 创设课堂有效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 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与趋向分析
-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二)
-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的基本策略
- <孔孟>教学设计
- 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
-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 语文特级教师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 语文是什么
- 两种教师发展模式论比较——兼与台湾学者饶见维先生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