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一)
摘 要:2001年6月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正式出版。9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展开试验。至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在实践层面拉开序幕。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该采用新教法,以促使学生开展新学法。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新教材,如何应对这次课程改革呢?本文根据对实验区的调查与访谈,在对实验区经验、问题与对策初步总结整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个人的学习与思考,给正在使用新教材和即将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们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一线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
建议1 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在使用新教材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对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比如,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现阶段历史条件下应该突出什么,优先考虑什么?为什么要重点对这几个方面加以改革?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又应如何开展?具体地说,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有哪些变化?新教材有哪些创新之处?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些方面的问题。《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对这次课程改革都有一系列的专题报道,课程研究栏目和各科教育栏目、中基网课程改革栏目等都有大量相关内容,人教网更有各科新课程、新教材的详实介绍、交流和探讨。另外,另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的《走向新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的《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是专门探讨和研究这次课程改革的,这两本书专为一线教师而作,文字风格追求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各科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标准解读也已出版,这是各科教师走向新课程时的必读书。
如果有机会,教师可以争取参加新教材的一级培训,与教材编写人员面对面交流、探讨。还没有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应尽可能找到一套新教材及其课程标准,认真分析研究一下。各科课程标准中都有相应的实施建议,需要教师们认真研读。另外,人教网有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新教材的电子文本,有些学科(如小学语文)还有电子教科书供下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青春
- 活着意味承担
- 勇者不弃
- 我的时尚观
- 永远的朋友
- 诚信
- 性格脾气
- 团结的力量
- 追求并幸福着
- 梦想
- 有梦才有远方
- 阳光洒向高三
- 民族之魂
- 谈“吃”
- 历史人物
- 马航失联者的“另一半”
- 爱人折中就好
-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 夫妻是场过命的交情
- 他们为何总在朋友圈“赞”你
- 爱送礼的中国人
- 你要学会看见爱
- 冰桶挑战的是与非
- 陪你风卷残荷
- 相拥本是最大的幸福
- 用舒服的方式打球
- 植物中的“羊”
- 闻一闻父亲的味道
- 过度娱乐化是慈善的悲哀
- 公益也可以玩得很有趣
- 两种教师发展模式论比较——兼与台湾学者饶见维先生商榷
-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
- 艰难的言说---汉语口语教学百年历程述评(下)
- 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
- 语文特级教师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 语文是什么
- <孔孟>教学设计
-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的基本策略
- 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一)
- 科学教育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
- 近二十年来听说教学的回顾与前瞻(下)
-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二)
- 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
- 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与趋向分析
- 创设课堂有效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