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30
语文中考现状及未来走向概要
近些年来,发生了许多触及或震撼语文界的大事。1997年前后,媒体热演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中学语文教育一下子成了“世纪末的尴尬”;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拉开了我国基础教育改的序幕;2000年,修订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颁行,人教版试用修订本教材印行并实施,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开始全面启动;2001年5月、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相继下发,表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施阶段;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正式印行,一批“课标教材”审查通过并在试验区着手试验,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正式走上“快车道”。在这个过程当中,中考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考试,不断被人提起、议论、责难,要求对中考进行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考自身也在不断适应新的改革形势,调整中考方略,努力形成新的中考理念和规范。
1997年,教育部在全国确定了七个中考改革试验区,试图形成一支中考改革的领军队伍;2000年,在总结试验区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就中考指导思想、命题质量、考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各地中考改革指方向,定基调;2000年之后,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每年就江南、江北两个区域的中考试题进行评价分析,试图通过学习培训、讨论交流,来规范考试方向,规范命题行为,提高命题质量,推进考试改革进程。
客观地讲,最近几年中考改革的步子之大、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各地中考从命题指导思想到考试内容、考试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中考改革应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因为改革的步子大,速度快,因为对中考各各方面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伴随中考改革而来的有许多“冲动”,有许多不太成熟的“一家之言”,有许多区域化特征过于鲜明的不恰当行为。
就语文中考而言,有的认为语文中考只考作文就行了,有的认为中考只考阅读和写作就行了,有的认为文言文淡化到只考默写就行了,有的认为语文知识应完全退出语文试卷了,等等。因为有这许许多多的“意见”和“看法”,全国各地的中考可谓是各具形态,异彩纷呈。这种状况,从好的方面看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换个角度看是各自为战,局面混乱。
百花齐放也好,各自为战也罢,中考改革毕竟在向前走,并且在行进过程中形成了主流方向,形成了主流考试形式,形成了主流考试内容。这些主流意味着中考的发展趋势,对于战斗在初中备考一线的教师和即将毕业临考的学生来说,了解、把握中考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回忆
- 真实的我
- 我怀念的人
- 爱上家的感觉
- 磨练。成功
- 用青春体现生命价值
- 十五岁的我
- 小议“个性”
- 父爱
- 我眼中的乔丹
- 春天的迹象
- 埋葬友情,做好顽石
- 父爱充满阳光
- 请给我点信心
- 为什么上网?
- 2014年亚冠重点比赛
- 张一山女友曝光,家有儿女都恋爱了
- 女星多与时尚无关但她们声名与时尚有关
- 林志玲:我连黄渤都扛得动了,会扛不动行李吗?
- 郑爽井柏然开拍新戏再凑CP
- 陈赫翻身仗的背后
- 李根 300万先生
- 在歌诗达大西洋号“邂逅”费里尼和意式风情
- 灰姑娘 泛滥不绝少女心
- 张杰夫妇恩爱会友赴美回国改走高雅时尚风
- 武磊你心动了吗?
- 过气名人登上头条之路
- 王学兵:翻山越岭的中年男人们
- 赵薇:我也提醒自己需要去陪伴家人
- 黄晓明 家里不论对错,都是老板娘说了算!
-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 对九十年代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全面回答
-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
- 我心目中的语文教学
- “孔子学院”打造全球文化商标
- 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
- 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
- 作文评改的新思路
- 不读语文类期刊及其它
- 他的身后,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 语文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