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一、做课例研究有什么好处
教师应如何对待自己的积累与研究呢?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按一定标准分类编排,不断收集有价值的资料,淘汰无价值的资料。如其《祝福》一课的教学资料分为四部份:
1、课堂呈现材料
(1)不同年份的教案5篇
(2)课堂实录、成功课例20多个 (纸质)
(3 )课堂录像资料10盘
(4 )各种课堂教学设想10个
2、支持性材料《彷徨》小说l册
(2)《〈祝福〉的叙述者与作者》 (段崇轩)
(3)《〈祝福〉教学一法》(虞红敏)
(4) 《简析〈祝福〉中三位妇女形象》(程华早)
(5)《鲁迅文章结尾探赏》(王能光);
(6)《新加坡与中国学生语文作业和考试之比较一一以鲁迅(祝福)为例》(谢世涯)。
(各种有价值的文献l00多篇)
3、结果评价性材料
(I)有关的评价表30多份;
(2)课堂教学日记20多份;
(3)学生的典型作业10多份、学生作业情况记录10多份
4.教学反思
(I)专题性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0多篇;
(2)教学随想10多篇
这位教师的资料积累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教案积累,上升为一种研究。从研究资料能看出这位教师的课堂实践已有系统的理论支撑,也能看出这位教师的教学思想甚至教学理想。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如果只是盲目地读书、听讲座、拼凑论文,或只是把一些教案、课例收集起来,是不会有什么实效的。
指向课堂实践的研究工作,使教师从不切实际的研究回归立足于本职岗位的研究,这解决了教师研究做什么的问题。
教育面对的是人,其本质或内涵是不变的,任何时候有意识的积累、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对课堂教学都会有积极意义。但如果积累没有指向课堂实践水平的提高,或只是陷于相同层面的材料的重复,那么,再多的材料也是没有意义的。做好课例研究工作,能解决好教师研究怎么做的问题。
二、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不是课例。课例是一节节具体的课,课例研究是要对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进行研究,是要弄清一节课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
课例研究也不是教案。教案是具体一堂课的教学方案,是由具有特定教育思想的教师制定的、面对特定的学生、在特定的时代环境里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意义是发生在一定范畴里的,包括具体的时间、范围,特定的区域、人群等。课例研究活动还要研究支持性的材料,结果具有普适性。
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与积累的过程,是教师完成某一课堂任务的支撑性材料。如在《项链》一课的课例研究中,材料的主题可以是反映当时法国虚荣腐朽和没落颓废的社会生活,也可以是“细节决定成败”,“人生变幻无常”等(1)这适用于各种课堂情况。
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一般包括三部分: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二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2)课例研究的材料应由课堂呈现材料、支持性材料、结果评价性材料、反思性材料四部分组成:
1、课堂呈现材料。课堂呈现材料指向课堂教学的实现,可以是教案、课例、课堂实录、课堂片段、说课稿、教学案例等。
2、支持性材料。包括学生学习层面的知识情况分析、课堂呈现的学习知识来源、课堂教学内容建设的支撑性教育理论资料,及其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等。
3、结果评价性材料。结果评价性材料是某一课堂实践情况的评价性记录,可以是简单的效果等次,可以是翔实的课堂实践得失记录,还可以是学生作业,如成功的或失败的学生作文。
4、反思性材料r教学反思是现 堂实践的心得体会.要注重成败南 失的原因分析、改进设想等。
这些材料难分轻重,课堂呈现材料是重要的,可更多时候研究的重点会指向支持性材料、课堂评价及反思性材料,因为研究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抄一个方案以应付某一堂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天涯
- 我们
- 毕业
- 等待
- 折叠的阳光
- 离开边缘
- 语文
- 当回忆散落的时候
- 坦言
- 感觉
- 停电
- 回首与展望
- 忧云劳雨
- 青春
- 六月的心情
- 浅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汉维跨文化案例分析
- 基于用户体验的卡牌手游研究
- 大学组织文化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我国中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刍议
- 专项身体素质特色操创编思路
-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认可度之分析
- 贵州茶叶品牌地理标志保护的关联性研究
- 基于生态竞争视角的学术道德失范研究
- 浅析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学徒制与终身学习制
- 城市公园交往空间调查与研究
- 浅谈集团品牌战略的优化
- 文学研究的政治审美因素
- 发展经验创作与发展理论建构
- 李敖谈鲁迅
- 《水浒传》与梁山泊文化渊源
- 洪子诚:老舍的《茶馆》
- 《堂吉诃德》简介
- 陈丹青谈鲁迅其人
- 狐狸精的流变(2): 成不了精的狐狸
- 《丑小鸭》三论
- 金庸小说的环境背景
- 主体意识与宿命抗争
- 巴黎圣母院——走进浪漫巴黎(七)
- 从《药》理解上两处盲点的课堂处理谈起
- 浪子燕青——我最喜欢的《水浒传》人物
- 无痛之痛是为至痛
-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英文全本
- 《祝福》:“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