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一、高中语文必修课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整体把握课文与局部切入分析的关系

语文新课程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在目标中特别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关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建议”也提出“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这是基于阅读鉴赏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特点而提出的基本原则,是符合阅读鉴赏基本规律的总体要求。由于以往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肢解课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不良倾向,这一强调具有现实针对性。但同时我们也要防止不能抓住课文的重点,不善于从局部指向课文整体,将整体把握变成大而化之、架空立论的倾向。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

一般而言,先通读课文,靠直觉获得初步印象,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进而理解分析课文的起点,没有这个起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从这一层说,阅读初感的确十分宝贵;但这样的整体感知,毕竟只停留在表层。只有经过一个一个部分的钻研、推敲,思想脉络才能理清楚,文字内涵、作者匠心才能逐步显露。再整体地阅读课文,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所以课标不仅要求整体把握课文,而且要求“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整体与局部是互动互促的关系:把握了整体,有利于对局部的正确和深入理解;把握了局部,又有利于对整体认识的提升。看来,不是不要对课文作局部分析,而是要从文本的整体出发来分析,浮光掠影、囫囵吞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把握。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通读教材,弄清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句段或关键词语作为切入口,来带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对文本的结构、作者的情感、表达所用的语言及修辞的研究,甚至段落的切分、标点的运用,一个字、一个词的推敲,常常会对深入理解整体意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处理整体把握与局部切入分析的关系时,也要考虑到不同文体的特点。就像课标所指出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不同文类(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和不同文体的课文,特点不同,教学的切入点往往也不同。

2.对课文的基本理解与多元解读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课标明确将“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作为培养阅读鉴赏能力的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这就意味着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给他们开放、自由、多元的精神空间,使他们拥有自主寻找问题答案的现实可能性。学生有了阅读个性,课堂上就会形成对话情境,就会出现共鸣、争鸣、交融、存异等状态。这是语文课改必须坚持的大目标,没有这样的目标追求,培养一代人的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正是在这样的追求下,课标“教学建议”要求“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也由于此,课标关于文学作品的教学特别强调“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阅读是对话,对话存在于读者与文本之间,同时受着读者和文本的双重制约,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文本的确定性是对话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敢于引导,善于引导。首先,要创设自然生成问题的氛围,使学生有“疑”敢“问”;其次,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判断,想一想它有没有价值,跟文本有没有关系,与教学目标有没有联系,值不值得讨论探究,然后作出调整。重视学生意见,不是“放羊”,而是一个从无序走向有序的生成过程。

必须指出,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应该从文本基础性内容的内在逻辑出发,按照它所内含的可能性来创造。课标规定的“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即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意图,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前提。即使是解读空间相对较大、比较灵活自由的文学作品,课标的相关“教学建议”也明确要求:“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在教学中重视理解性阅读,主要鉴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学生方面看,一般来说,学生还没有成长为一个“理想的”读者、“有能力的”读者,知识准备总体不足,阅读经验尚待丰富,阅读策略不够成熟,因此阅读教学的实施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视野、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选择展开对话的适当层面。从文本方面看,它有作者设定的特定空间,有自觉的创作意图,是具有某种确定性的,或者说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对它的理解还是有正误、是非之分的,要防止对文本的任意解读或明显的误读。对文本的内容、形式、语言运用、个性特点,可以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答案可以多种,不必强调“唯一”,但正误、是非,要组织学生辨别清楚,对学生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尤应指出。对文本的明显误读,有时是因为离开了文本的整体性,或文本的具体写作背景,或文本所属文体的基本特征而造成的,任意解读和误读,不是真正意义的创造性阅读。教学中应避免把非语文的内容带进语文课,不从文本出发,而是脱离对文本的反复阅读,用游离于语文本体以外的生活和实践来代替语文。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文体的课文也应区别对待。创造性阅读在文学文本、科学文本、一般文本之间存在着差异.要注意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在理解上的相对确定性,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特点。即使是文学类文本,也要防止过分强调课文的多义性、阅读的主观性,忽视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理解.尤其要防止远离作者意图、文本界域和具体背景,对文本作过度阐释或无边联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欲望,身边,幸福
等待——心灵的依靠
我们不是迷惘的一代
当我们凝望历史
玩儿转生活
南华的庄子
品味生活
没有围墙的心
感悟人生与生命
珍惜那粒沙
台阶你是什么
项羽,我想对你说
我们年少,我们需要什么?
谁是世界上最苦的人?
高三,等待花开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分析
婴幼儿眼科手术的麻醉期管理
老年人肺部感染216例临床分析
灌肠发现肠套叠1例报道
影像检查在脊柱骨折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
散利痛致固定型红斑1例
4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射频消融在晚期肺癌中应用疗效分析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观察和疗效探讨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观察
1例坏疽性脓皮病溃疡创面应用新型敷料处理的效果观察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术前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观察
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62例临床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演变
2004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综述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教育作用
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
1月31日温儒敏教授“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功能”研讨实录
语文教学要关注社会语文生活
我的写作:从《教育漫笔》到《民主与教育》
高中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精神
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语文教学内容整合的专家引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一些国家的高中母语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上)
亦谈语文教师角色转换
诗意·读解·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