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文字与生活碎成了片

文字与生活碎成了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文字与生活碎成了片

下午四点,太阳还没下山。上海新乐路,“布纳”。

傍晚的咖啡馆,悠扬的背景音乐盖不住人声嘈杂。一位黄衫女子匆匆进来,走到我面前,她就是苏德。《钢轨上的爱情》、《次马路上谈恋爱》、《我是蓝色》、《威马逊之夜》……一系列我们熟悉了的小说背后的这个女子妆容自然,青丝如墨。

这个聪慧无比的上海女孩,用一个中庸的“还好吧”开头,慢慢为我拼凑出了她成长的点滴。年岁让她变得宽容知足,“过去曾经是非常任性的,现在好多了”。素被冠以低调的苏德说自己其实并不怎么拒绝采访,她看“超女”,哈“笔笔”,没有冷傲不屑,没有桀骜不驯。但到了面对面的谈话,我还是感觉到了这次采访的“艰难”。有问必答,不问不答,料想中侃侃而谈、刹不住车的情景不曾出现。苏德言语节制,有所保留,不让人轻易走进她的心。

或许是已经修炼到了理性和谨慎,或许就是因为有那么一份超然的清醒。苏德,自信地谦逊着,远离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

我驽笨,却努力记录这个女孩的鲜活质感,然那“故事高手”狡黠的微笑又让人气短而力不从心。

校园·一段不愿再提的往事

新世纪的第一个夏天,苏德的大学生活开始了。“那是一种非常常规的生活,除了寝室里的同学,没人知道我就是苏德。”

高考结束后,苏德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放弃了全家期望的第一志愿: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对此,苏德并不后悔。她说,如果进了德语系,现在大概也是一名普通的外企小白领。可当时受热销的《上海宝贝》影响,对中文系心驰神往,进入中文系对苏德来说也是如愿以偿。“那里有一种气,对创作有益,”苏德说。

大学时代的苏德大部分时间花在创作和打工上。她说初中时曾陆续创作过一些东西,但进入高中后就“断裂”了。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苏德,开始住校,由于生活不适应,学习成绩又让她产生了心理落差,甚至有过“摸底考不及格”的遭遇。身心疲惫的苏德直到高二以后,才逐渐赶上了学业。

对于高中往事,苏德幽幽地表示不愿意多说。那段曾经因为早恋、夜归而被处分,差点转学的经历是一段复杂而又沉甸甸的记忆,可苏德说:“这段经历对我而言很重要,这是一种积累沉淀,没有这段经历我也就不会写小说了。”

兴趣·睡不着就写小说

苏德的创作养分也来自她繁杂的阅读。“我看书的速度很慢,但阅读面很宽。而且常常会在某个时间段对某一个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就会找与之相关的书来读。”最近,苏德感兴趣的是建筑,她说她正在看有关建筑设计方面的书。“建筑和文学其实挺像的,都可以死后留名。”

想像中,这样的女子必定是博览群书的,通读诸如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杜拉斯、村上春树这些名家的大作。结果,这个因为小说而出了名的女子却对我说:“我看小说比较少。” 只有一位小说家的书她很喜欢看,那就是黄碧云。

那么这样的女孩怎么就开始创作小说了,并且一直为此而执著?苏德说因为有想要表达的东西,有想写的欲望,所以就写了。写作的动因对苏德而言仿佛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曾经神经衰弱造成的失眠,给了她日以继夜创作的机会。“有段时间我失眠很厉害,根本睡不着,一有动静就惊醒,醒了就写小说。”

熟睡对苏德来说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甚至连钟的指针走动的声音都会影响到她,“我的房间里是没有钟的”。许多人说作家特别敏感,大概真的有道理。

“80后”·偶遇“大龄读者”

“80后”作家中扎眼的几个总是一再对媒体表示,厌恶“80后”这个称谓。苏德对此却并不反感。“它让我有了一个定位,我知道现在正有一些和我差不多年龄的人也在做这样差不多的事。”苏德看了我一眼,“但是它被外界赋予的其他的意义太多了。”当我指出这些在媒体闹腾的“80后”本身让这个称谓内涵复杂,苏德缓缓地说:“因为他们自己从来没说自己只是个作家。”

相比,苏德的小说有着比“80后”大部分作品更成熟的场景和内容,文字亦更加的冷酷老练。当然,最开始她未曾料想自己小说的主要读者是中学生,对此,她解释为“出版社的定位吧,宣传的时候总需要口径。”

然而,老到的作品终将引起成年人的共鸣,苏德的小说就拥有不少“大龄读者”。她告诉我,那次和几个朋友去阳朔,在旅馆里正谈着写作,旁边就有两个四十来岁的广州男人过来搭讪。几个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80后”。这两个男人说他们觉得其中有些小说写得挺好,比如《钢轨上的爱情》,书里的一些细节和情节他们一一复述,记得很清楚。

“我很高兴。”苏德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透着拥有“大龄读者”的点点喜悦。

成名·生活开始面临各种诱惑

出书成名的风光都在人前,故事背后的苏德亦有凡人的奔波之苦。“写小说和出书完全是两码事,小说写完了就行,出书就有一堆堆琐碎的事情。”为签合同,几个出版社一起谈,周旋、宣传。回忆《钢轨上的爱情》的出版,累心累人,苏德表情无奈:“光是封面装帧就改了好几次,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个长篇。”

然后是辗转各地的签名售书,舟车劳顿,还得应付各路记者。在南京,就曾因为说的话被记者断章取义而引起各方不快,所以苏德“特理解郭敬明他们,很多时候说的话并没有那个意思,但被记者写出来就成那个意思了”,被人误解、被人骂亦总是无可奈何。

但年轻成名对生活产生影响总是不可避免的,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写专栏就是其中一件,各种专栏约稿,钱来得快,就会动摇,可专栏是最容易掏空一个人的。另外,出唱片,拍写真,甚至拍电影,特别是商业的爱情电影,让你自己编一个剧本然后自导自演。”苏德清醒地说,“这样的事情只要做过一次,名声就臭掉了。”但她很愿意尝试实验电影那一类的拍摄。“但那未必会卖钱。”

苏德很漂亮,她不吝啬展示她的美,可有底线。她不愿意外貌成为小说的卖点,更愿意读者关注小说的本身。

写作·已经认定了要走下去的路

《钢轨上的爱情》出版后,各方评价颇高。除了小说本身语言、结构、情节等各方面均非常出色以外,10天完成10万字的创作速度也总是被外界拿来说道。几乎是1天1万字的高速写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除了写作就是睡觉啊。”苏德描述,“因为没有胃口,基本上连东西都很少吃,就喝点粥。”如此高强度的消耗,让人不禁感叹创作之苦。写作亦不是时时文思敏捷如泉涌。“写《钢轨上的爱情》之前,我的状态特别不好,遇到瓶颈了。半年没写东西,完全写不出。有两部小说都被搁置了起来,一部写了8万字停顿下来,另一部写了5万字。2003年的创作非常苦闷,我对自己绝望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钢轨上的爱情》救了我,整体上我对自己又重新有了信心。”

痛苦也好,艰难也罢,苏德还是选择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下去。她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不随意用“没有灵感”为偷懒作借口。“我需要速战速决,写《钢轨上的爱情》时,我给自己规定了量,一天写1万字。”苏德将这次复苏看得很重,“如果再写不下去,像前两部那样,我就放弃写长篇,只写短篇。”

写小说是她目前最喜欢做的事。苏德说她会一直创作下去,目前她正在写一部长篇心理小说。

采访碎片

“自己”

我和同龄人的生活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我不上班。

“名字”

“苏德”比较中性化,我喜欢中性化。

“天赋”

我的语感还不错,其他也没什么天赋。

“成长”

7年以前的我和现在的我完全不同。经过一些事情,整个人会变得沉稳一些。

“成名”

一个人太红是不好的,太默默无闻也不行,现在这样很好。

“生活状态”

有的人会觉得待在家里也能赚钱是很美的事,其实也有不好的地方。万一有一天无法创作了呢?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有时候我一觉睡到晚上,醒过来天都黑了,出去吃个饭,然后就无所事事。但这样的时候不会太多,我会想办法找一件事来做。

“爱情”

爱情是一个点,不是一个过程。某个时间点是爱了,其他时间都是感情。稳定压倒一切,感情稳定就好,未必要多爱一个人,而是适合。以前很偏执,现在好多了。

苏德自述:

1981年生于上海,2004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十年前,我给了自己“苏德”这个名字;十年后,“苏德”给了我另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很简单,有小说,有自己,还有一些坚守的信念。

往往在傍晚醒来,洗漱,出门,和城市里恰巧下班的人群相遇。觉得身陷其中,有真实存在感,喜欢看身旁卷裹着疲惫懈怠的人潮涌过。间歇,被一些和书有关的活动牵扯,去到不同城市,无法脱身,难以安定,觉得厌倦。但偶尔,也会带上简单行李去到陌生城镇,决然地重新生活。一天,一个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童话
走在阳光下
面对世界的心
真正的态度
“固执”的追求
踏上生命的台阶
人格,搀扶你走向天国阶梯
努力无悔
成长,我们笑着哭
侠者,自由之歌
读书与人生
青春格调
盲者亦于心中
孤独之旅
穷毕生之力,谋世界之福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病变疗效分析
1例血友病合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基于3DCT与CBCT勾画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内在大体肿瘤靶区的比较
ESWL与体位排石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余结石临床研究
东莞市男性高危人群单纯疱疹病毒2型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
老年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研究
经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行双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作用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股骨骨折的术前护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不能以想象练笔取代记实训练
文字与生活碎成了片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
生活教育是语文教学高效之路
整体布局:语文教学的必要观点
青春之语文宣言
关于当代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
反思能力: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
面对母语大学生缘何成“老外”?
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达成
温儒敏:中文系应当有 “文气”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