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语文教师构成学生的人文语境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师徒之间常讲“某某派某某派”,“某某”是“某某的弟子”,说明过去的老师是有文化的影响力的,学生尊重,社会尊重,尊重的是你的精神价值,你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力,传统文化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尊师重教的。整个社会以文化人为英雄,社会才会进步!所以语文老师是一个崇高的角色,它首先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责任方式,他存在的理由,如果舍弃了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信仰与道德的扶持,那将对学生造成令人可怕的戕害与摧残,而这与教育的目的也是根本背离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又不容易,主要是教师本身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素养不是知识,知识与素养是两回事。蒙田说过:“世界上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为什么博学而又无知呢?这里有奥妙,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必须让知识进入认知主体,渗透到人的生活与行为当中,才能称为素养。所谓人文素养是在广泛涉猎了文、史、哲之后,更深一层认识到,这些人文之“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大写的“人”的关怀,脱离了伟大的情感与丰富的智慧,你只能有人文知识,只具备工具书的价值,不能叫做有人文素养。现在有大批教师有知识,但论文化,就很可怕。
上海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陈钟梁先生曾谈起一个美国专家来上海考察教育,在临走时问了一个惊人的问题:“你们的中小学,如果丢掉了层层考试,老师还能教书吗?”这问题尖锐!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曾总结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有一天,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许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却做出邪恶的事情,那么“知”与“行”是不是两回事呢?王阳明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我个人的解读里,王阳明所指知而不行为“未知”就是“知识”的层次,而素养,就是“知行的本体”。
语文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语言文化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双超越世俗的眼睛,一双哲学的眼睛,一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眼睛,一双审美的眼睛,这样他才有解读生活,解读社会,解读人生的基本能力并形成个性,才能担负起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首先来说哲学眼光,哲学是什么?毕达哥拉斯说哲学是世上“最高深奥妙的乐曲”,康德说哲学的使命是“让我能知道什么?让我能做什么?让我可以期望什么?”为什么语文教师首先应具备哲学的眼光呢?打个比方,哲学是灿烂的星斗,它让我们在人生的迷宫中辨识方向,哲学的目的在于阐明与解释世界、宇宙、人生、社会的本质,它是最高的智慧,而对这些根本问题的追问则是建立人的价值系统的前提,它给人提供的是某种智慧的视角与思路,或者说是与某种世俗视角,现实功利视角以及科学知识视角不同的视角与思路。哲学还告诉我们怎样对待科学,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科学既不关心事物的价值,也不关心事物的总体和最终意义;科学满足于对事物的现状和作用进行分析说明,科学只专心致志侧重于对事物原来的性质和运动过程进行观察。科学家考察事物的运动过程并构造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哲学则是评议并调和目的的工具;而且由于我们现在的手段与工具在量的增长上远远超出我们对理想和目的的解析和综合,因此吵闹喧嚣、毫无趣味就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因为事实除非同人的意愿联系在一起,否则就无关紧要了;除非同某种目的和整体联系在一起,否则就是欠齐备的。
科学把知识给了我们,而能给我们以智慧的只有哲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忧云劳雨
- 离开边缘
- 我们
- 六月的心情
- 感觉
- 语文
- 当回忆散落的时候
- 回首与展望
- 停电
- 天涯
- 毕业
- 等待
- 坦言
- 折叠的阳光
- 青春
- 浅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基于用户体验的卡牌手游研究
- 专项身体素质特色操创编思路
- 基于生态竞争视角的学术道德失范研究
- 发展经验创作与发展理论建构
- 浅析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学徒制与终身学习制
- 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认可度之分析
- 城市公园交往空间调查与研究
-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汉维跨文化案例分析
- 贵州茶叶品牌地理标志保护的关联性研究
- 大学组织文化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浅谈集团品牌战略的优化
- 我国中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刍议
- 文学研究的政治审美因素
- 狐狸精的流变(2): 成不了精的狐狸
- 主体意识与宿命抗争
-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英文全本
- 《水浒传》与梁山泊文化渊源
- 陈丹青谈鲁迅其人
- 《堂吉诃德》简介
- 无痛之痛是为至痛
- 金庸小说的环境背景
- 巴黎圣母院——走进浪漫巴黎(七)
- 浪子燕青——我最喜欢的《水浒传》人物
- 洪子诚:老舍的《茶馆》
- 《丑小鸭》三论
- 李敖谈鲁迅
- 《祝福》:“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
- 从《药》理解上两处盲点的课堂处理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