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2
三位名师看语文教学
[郑桂华老师谈“写作”]:
一、作文教学的问题:
“教什么”太抽象,“怎样教”太模糊。
1、教什么:
——“语言欠生动”、“语言比较流畅”、“结构比较完整”……如此的一系列评语让学生不知道该怎样修改。
——众多老师对学生作文只有一个终极目标,却没有具体细致的要求;
——阅读教学太多的“整体感受”、“语言品味”,教学目标纯粹是抄录了“课标”中的目标,即综合了初中高中所有的目标,这样的教学中考高考是要失败的。
——“语文不是教出来的”对语文老师来说实在太可怕!或许大家都没好好思考“教什么”的问题。
2、怎样教:
注意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的“起点模糊,终点糊涂”。
二、作文教学的出路:
1、落实过程指导:
——“我没东西可写”值得思考。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关注生活的点滴,带领学生大量地积累,尤其是情感素材的积累。否则作文永远缺少真情实感。太多的文章缺少内在的真情!学生如果不能沉寂在文中,可以指点学生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学会仔细观察,教会学生感受生活。
——“爱是需要表达的”,有了爱,素材表达是不成问题的!
——教师既该为学生考试着想更该为他的人生着想。芸芸众生,生活是忙碌的,但生活如果变得更有情趣,内心也就变得更为丰富。
2、两种作文教学的过程指导:
1)默会化指导;2)明示化指导
——思维训练是作文课,但不是写作训练,它没有落实到语言的表达上。对悟性比较好的学生或许有效,但对普通学生的成效或许不高。
—— 一堂课,学生会以何种方式获取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即思考:“我想通过哪些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达到设定的某个目标”。
——课堂中的这些活动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吗?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得以实现呢?
——写作前须有个努力的目标,有可操作的方法加以实施。
——努力地让学生体会到抒写生活是快乐的。多写随笔多抒写 真情,提倡自由写作,等到高三了再加以回归。
——作文一定得注意修改。
[沈江峰老师谈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
1、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
——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吗?
——常用“课标”来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合适吗?这是三年或是六年的目标。
——目标和目标之间必须注意其中的逻辑性。
2、学习活动的安排:
——需有学生的参加;
——容易让各层次的学生能实现;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
3、合乎逻辑的安排。
二、值得思考和关注的:
1、基于学生经验的学习引领:
——思考“有效教学”
——思考“先学后教”
2、基于内容的表达训练:
技巧和内容的脱离;先有内容再有表达的指导。
3、教师自身的功底:
多阅读文学作品;多写写文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谈谈我自己
- 母亲节
- 三妹
- 我想我还是微不足道
- 也谈杜牧
- 妈妈
- 我不是我
- 我们
- 我们
- 我的母亲
- 哥哥
- 玫瑰色的母爱
- 特警
- 那人
- 自己
- “减肥女神”炼成记,我就这样瘦成了一道闪电
- 晚期肾癌行肾动脉栓塞化疗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
- 本市乡村医生队伍和村卫生室建设存在问题与政策建议
- 在爱情里,我们做合伙人
- 乐儿康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 松江区新桥镇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分析
- 魔芋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运动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 静安区电影院可重复使用3D眼镜消毒现状
- 姑娘,拿好你的入场券
- 叶酸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H型高血压
- 人文关怀在家庭医生制中的实践与探索
- 院前转运341例危重患者分析与体会
- 从叙事医学视角探索社区临终关怀护士培训新路径
- 加味生铁落饮治疗痰火上扰证狂病伴危险行为患者的效果
- Ezrin和EZH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关于如何看待语文知识的语录
-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
- 三位名师看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的恒定性与创造性的探究
- 简论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
- 论《孔乙己》:叙述者与两个“伙计”
- 课堂教学评价例谈
- 评我国近百年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
- 阅读技术的中介作用及其习得方法
- 一“问”牵全文
- 浅谈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
- 全国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简报
- 写作请从阅读始
- 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定位
-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