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历史沿革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历史沿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0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历史沿革

总观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高中阶段集中单一的课程设置已基本不存在,开设选修课成普遍做法。有人统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亚、非、欧、美等洲60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国家就占76.7%,〔1〕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语文作为各国高中的核心课程,同样顺应这种潮流,即结束单一的必修课设置格局,增设选修课,实现语文课程设置统一性和灵活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结合。

在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已有上百年的历史。1909年,清政府学习德国做法,在普通中学实行分科设置课程,一种侧重文科,一种侧重实科,这是我国近代课程史上第一次注意如何适应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问题,使学生得到了一点选课的自由。这里包含了后来选修制的思想萌芽。1922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学制改革,普通中学实行三三分段学制,把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学制各三年。这是我国现代课程史上最早的分科制和选修制。高中分为普通科和职业科,普通科相当于现在的普通高中,以预备升学为主要目的。普通科又分文科和实科,课程设置分两组。第一组注重文学和社会科学,课程都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公共必修科目,二是分科专修科目,三是纯粹选修科目。第一组公共必修科目有国语和文化史,分科专修科目必修有特设国文;第二组公共必修科目有国语,分科专修科目无国语或国文。第一组分科专修科目中的选修和纯粹选修科目加起来多达62个学分,这些学分里自然有与国语或国文有关的选修科目。职业科选修课有文字学、中国文学史、西洋文学史、文学概论和国故概要,一般选修课包括国音学和新闻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科目设置多样化局面,但是选修科目过多,“因而造成实际上难开、难教、难学”,〔2〕严重脱离中国国情,改革没有成功。1963年,中央政府颁布的《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打破了解放后沿袭十几年的单一课程结构,首次在高三年级设置了选修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极少数学校进行了试验。1981年颁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有选修课设想,但在相应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没有得到任何体现,因而谈不上科目设置与教材编写。1990年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把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却没有把语文列入可以开设选修课的计划之内。〔3〕1996年教育部发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中的课程设置明确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其中限定选修包括语文一科,高中三年级开设,文科每周四课时,理科和实科每周两课时。同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与课程计划相呼应,对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课时作了详细说明,语文必修课在高一、高二开设,限定选修课在高三开设,是必修课的拓宽、应用,供预备升学或预备就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大纲为文科、理科和实科列举了如下限定选修课:文科有写作、文言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等,理科有中外科普论著选读、科学小论文写作等,实科有实用口语和应用写作等。任意选修课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知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的语文能力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大纲为此列举了如下选修科目:汉字和书法、实用语法修辞、语言逻辑、影视欣赏和评论、实用美学、乡土文学、民俗文化、中外文学名著选读和中外文化史话等。这是近代以来最为明确和完整的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说明。但是,这份大纲确定的选修课设置计划仍未能得到实施。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1996年的高中课程计划与语文教学大纲可以成为新世纪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先声,但在此基础上修订的2000年高中课程计划与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再一次把选修课从语文学科领域逐出,高中语文课程设置又回到单一必修的老路。

本世纪初,我国政府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始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设置八个领域,其中“语言和文学”为第一个领域;每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在所列十二三个科目中,语文成为第一个科目;每个科目又由若干个模块组成,语文则由五个模块组成。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4〕为此,大量设置选修课,设计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每个系列设计若干种教材。目前,人教版、语文版、江苏版、山东版、广东版五家课程教材研发单位设置的选修课教材数量不等,有的16个,有的14个,有的12个;教材内容和名称有的区别较大,有的大同小异。可以看出,此次高中语文课程设置改革力度很大,仅以上五家选修教材种类总计就达70多种,实现了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的历史性突破。

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设置已有百年历史,但真正落实到教材建设层面则起步很晚。

1991年,为配合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辑了一套高级中学选修课教材《文言文选读》(两册),第一册供高中前两个年级选用,第二册供高中三年级选用。这是现代语文教材建设史上第一次高中选修教材编制尝试,有开创性意义。

同时,为配合1990年的高中教学计划调整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合作开发了《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外国文学名著欣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四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主要供江苏省内使用,发行量不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可视为新世纪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改革的先行者;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对合作开发的四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口语交际》《中国文化常识》《科学小论文写作》《逻辑入门》五个品种,这九种选修课教材满足了部分学生的需要,对课内必修课教材起到了有力的补充作用。

2003年秋,广州、天津、重庆、南京、长春、武汉和成都七个城市合作编写了高中选修课教材《交谈·演讲·辩论》《解读与赏析》《实用文写作》《文言文拓展阅读(文化篇)》,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在七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联合推行使用,这是地方高中选修课教材建设的一大成果,填补了长期以来地方选修课教材建设的空白。

本世纪初开始了大规模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建设。五家出版单位设计的72种选修课教材中,有35种教材已经出版并于2005年投入试验,其余37个品种的大部分于2006年秋投放实验区,这些教材,以其编制理念的时代性、编制方式的灵活性、编制内容的趣味性和编制方向的针对性,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成了无数高中学子的“精神大餐”和“文化补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群疯子
说说我自己
眼中湘云
弟弟
韩寒
爸,天冷多穿衣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妈妈,你在哪里?
父爱
章佐
父亲
关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一切
十七岁的我
成都市普通高校开展健美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激励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高校体育类社团的发展现状调查
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现状与开发
中越边境壮族绣球文化特征及传承策略研究
浅议啦啦操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高校太极拳教法新思路
辽阳市中学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健身气功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民族标准弩的研制
“新时代 新课标 新课堂”
新疆体育资讯
课堂心理气氛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同泽女子中学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认识状况现状分析
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对话钟启泉教授: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
国人汉语不及留学生缘于功利教育
生命有尊严的存在状态
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
培训要突出教师主体地位
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点看法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历史沿革
认清语文教育研究的两个基本命题
谈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朗读
浅说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小学语文四利器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以现代性与传统为中心的思考
让教师的讲解充满魅力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