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5
语文新教材不宜“挖”名作墙脚
据《新闻晨报》报道,新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篇目改动很大,一些艰深的名家名篇将“退出”,而一些儿童故事则被收入其中。新教材不仅总篇目数量有所减少,且删去不少名作名篇。其中包括收有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千古名句的《诫子书》,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还有郦道元的《三峡》等。
孩子的阅读能力、认识能力有限,让偏难古怪的名著作品退出教材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发展和审美教育角度而言,还是有点不合适。
第一,违背了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原则。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人文精神,增加人文内涵,实施文学教育,让孩子们通过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调动对真善美的渴求。语文教学不仅为了得到知识,更在于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文气质。因此,仅仅用浅显的孩子语言代替成人语言,虽然有利于理解,流传千古的名篇被淡忘,单调的语言色彩不利于开发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语言和审美认知。名著作为语言的经典,也许孩子现在不能完全弄懂,但他们得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任何庸俗作品都不能代替的。今天的阅读是在进行“读万卷书”的积累,明天的实践就是“行万里路”。所以,让孩子离开名著会不会造成阅读视野、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降低呢?
第二,不符合孩子的阅读现状,会限制孩子的自主阅读意识。鲁迅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现在孩子的阅读面都非常广,他们的课余阅读范围都已经达到了“四大名著”等名篇;心理年龄也非常成熟,欣赏层次超越了童话时代;受影视传媒的影响,欣赏视野广阔的同学甚至形成了立体化自主阅读意识。现在,仅仅用童话色彩的作品取代名篇,虽然是好心,却不符合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心理需求,会让孩子觉得单调,难度较低,会减少盎然兴趣,限制自主阅读意识,不利于形成探究性和追根求源的学习理念。
第三,不符合应试教育的现状。“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教材新加入不少儿童故事。”这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思想。可是,学生学习并不能回避应试教育的现状,课程如此简单,难以在重大考试面前自如应付,家长可能会用课外阅读的“偏难怪”给孩子“知识补钙”,教材改革难免成为空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己
- 我的风帆
- 严师
- 我的妈妈
- 奶奶
- 老头
- 蚀
- 孔明
- 父亲
- 仰望母亲
- 我
- 灯下
- 我
- 她是一位女子
- 外婆
- 激发高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三策略”
- 试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机制
- 治疗带状疱疹,试试“三维四步”
- 浅谈健美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阳光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突围
- 合作学习模式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
-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与消除方法的研究
- 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课余体育现状的对策
- 口干眼干提防干燥综合征
- 浅谈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
- 探讨乒乓球发球技术及训练方法
- 我国足球科研现状的分析
- 快乐体育在技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实现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研究
- 语文:一体三维
-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 漫谈当代中学语文应重视加强伦理教育
- 好一曲《长相思》
- 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上)
- 海龟说中外教师的区别
- 阅读教学要给与学生什么
- 走进新课改,高中语文怎么学?
- 阅读的主体间对话和陌生感体验
- 语文结构教学论纲
- 孔子“温故而知新”新解
- 教师如何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 赏识——爱的艺术
- 创新写作让“学困生”摆脱困境
- 语文新教材不宜“挖”名作墙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