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8
我这样教语文
前几年,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受到的批评、责难,乃至漫骂是够多的,有人说他是陈年老病,浑身是病;有人说它误尽苍生;有人出来一本书题目叫《沉疴》,又有人出来一本书叫做《救救孩子》,等等。对这场波及全国的大批判、大讨论,我的看法有三条:
一是不仅仅是语文有问题。你说语文“少、慢、差、费”,其他学科就没有“少、慢、差、费”?英语为什么不像语文那样被批判?主要的是懂英语的人,尤其是懂英语的领导少,但我想,这个批判迟早要来,英语老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再比如体育,推铅球,从小学教到高中,就是那么几个简单的技术动作:持球、滑步、转体、挺髋、最后用力拨球……高中学生有几个真正掌握的?
二是语文确实存在问题:方法在课内,可是课内效率不高;功夫在课外,然而课外缺乏指导。
这其中,作为教学内容重要载体的语文教材,无论是旧编还是新编,都未能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来展示教育内容,甚失师生所望。因此,语文教育呼唤与生活领域相衔接、相融合的教学素材。
这其中,叙事时代对抒情时代的取代,信息化环境、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热切地呼唤着传统语文教育的变革,然而学生语文的自主性、互动性、网络化、社会化未能及时被提上操作日程。因此,语文教育呼唤与信息化环境、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时空构建、教学构建。
这其中,语文学习由原初的学习走向教育性学习,进而由教育性学习走向自主高效学习的走向尚不十分明晰。拖泥带水、支离破碎、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依然存在。因此,语文教育呼唤一种生命化、创新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形式。
这其中,“升学率”的绳索给语文教育来了个五花大绑,“标准化”的棍棒将语文教育赶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教师让学生练“武”,但很少让学生练“功”;学校教给学生解题答卷的“招式”,但在滋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底气”这块重视不够。因此,语文教育呼唤能够突现过程评量、个性评量的多元评量体系。
三是语文的问题是应当解决,也是可以解决的。破而不立是不行的,光批判不建设是错误的。从破到立,从批判走向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幸福的过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父亲
- 弟弟
- 母亲
- 我的同桌
- 李白
- 守望幸福的田野
- 哥
- 写给我的母亲
- 懂你
- 这就是我
- 某师自传
- 表弟
- 我
- 印象最深的老师
- 我的母亲
- 让幸福来敲门
- 行星间的游戏――逆行
- 门诊注射室护患沟通的心得体会
- 让你的手机有波普风
- 过界Bends
- 顶上“发”宝
- 写在盛典之后
- 综合医院户外空间园林植物景观规划
- Pantone预测2014潮流色――“兰花粉”
- 轻松窈窕,美丽过冬!
- 凉血止血墨旱莲
- 餐桌上的恋爱人生
- 高效植物护肤品革新先驱
- 养老金:抵不住物价上涨的尴尬
- 研究称催产素对男性的催情作用堪比伟哥等
- 让语文课堂充满体验
- 追寻心中的语文课
- 会议:2005年北京亚洲读写教学改革研讨会剪影
- 以生活为课堂 走开放识字之路
-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
- 高中教学的几个问题
- 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
-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语文教师贵在读书
- 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
- 韩军:心灵的拜访——《紫藤萝瀑布》教后记
- 培养你的语文意识
- 仅仅是一份试卷
- 肖川:课程与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