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以生活为课堂 走开放识字之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生活是最活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活的识字课堂。为此,我们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在沸腾的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
一、家庭生活,识字的温床
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0—6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随手指点,孩子就在无意中认识了不少汉字。也许对着电视屏幕信口说说,孩子就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正是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识了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二、超越教材,走进生活,自主识字生活是很好的识字课本,社会也是很好的识字课堂,巧妙地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是增加识字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在新环境中识字
1.认识同班同学的姓名。开学初,我就把班中每个学生的姓名制成座位表贴在讲台桌上。第一次发作业本时,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认识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姓名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齐了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学生们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课余时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有的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好奇地寻找着同学们的名字。没有几天工夫,许多学生便能顺利地帮老师发作业本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近100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他们记住了。随着学生相互间的交往日趋加深,还可以引导他们彼此介绍父母的职业、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等。这个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使识字效果事半功倍。
2.认识课程表。课程表中每天的课程安排是学生必须事先知道的,由于不认识汉字,读课程表也是一个障碍。继认名字比赛后,我就组织学生读课程表比赛,看谁先会读课程表,一张课程表汉字最多也不过几十个字,大多数学生一二天下来,就基本会读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表弟
- 我
- 母亲
- 写给我的母亲
- 哥
- 守望幸福的田野
- 印象最深的老师
- 我的同桌
- 弟弟
- 李白
- 这就是我
- 我的母亲
- 某师自传
- 懂你
- 我的父亲
- 让幸福来敲门
- 写在盛典之后
- 门诊注射室护患沟通的心得体会
- 高效植物护肤品革新先驱
- 养老金:抵不住物价上涨的尴尬
- 过界Bends
- 餐桌上的恋爱人生
- 研究称催产素对男性的催情作用堪比伟哥等
- 顶上“发”宝
- Pantone预测2014潮流色――“兰花粉”
- 让你的手机有波普风
- 行星间的游戏――逆行
- 凉血止血墨旱莲
- 综合医院户外空间园林植物景观规划
- 轻松窈窕,美丽过冬!
- 高中教学的几个问题
- 让语文课堂充满体验
- 肖川:课程与教学
- 仅仅是一份试卷
- 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
- 会议:2005年北京亚洲读写教学改革研讨会剪影
- 语文教师贵在读书
- 追寻心中的语文课
-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 以生活为课堂 走开放识字之路
-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
- 韩军:心灵的拜访——《紫藤萝瀑布》教后记
- 培养你的语文意识
-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