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9
“前”作文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多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所注重的往往是“后”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学生开始提笔作文之“后”开始的作文教学。
“后”作文教学大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命题。命题之后的审体和解题的教学。
2.批改作文。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书面或者口头的批改。
3.作文评讲。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文章做批改后的口头评讲。
这种“后”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贯穿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国教师几乎从来都是这样教作文的。鲁迅先生在谈到他学习写文章时说过的“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作文本上圈圈多起来,而叉叉少了下去,于是终于学会了写文章”,大抵也是这种“后”作文教学模式的反映。
“后”作文教学是一种不太全面、不太科学的方法:它注重的是学生开始形成文章以“后”的教学辅导工作,而不是学生写文章之“前”的教学诱导过程;它致力于学生文字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学生思维的发生状况;它运用的是学生业已收取在大脑里的生活素材,而不是教给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指观察现时摄取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它依赖于学生开始写作时的理性思索,而不是写作酝酿时的感情积聚。
可以说,“后”作文教学是一种带有“马后炮”性质的作文教学方法。
略略考察文章的形成,总是“生活——感情——思维——文字”这样一个过程,文章是思维的表现,而思维又是存在的反映。因此,在文章生成之“前”,写作者是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的,而教师也是有许多先期教学要执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前”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这两重任务。
二、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是“前”作文教学的首要内容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素材”没有吸收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
但是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从“命题”教学发轫,教师并没有注重怎样教会学生进行“源头活水”的摄取和“下锅之米”的收集。命题作文开始以后,写作过程的本质也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于“过去时”业已“摄取”的“水”和“米”重新通过自己的形象记忆和感情记忆拿出来“淘米烧饭”。
如果某个学生在此前已经摄取了一些“水”和“米”、如果某个学生的这个“过去时态”的观察工作做得好、如果某个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强,那么,就有可能“烧”得出或者烧得好这锅“饭”。
如果某个学生平时没有注意摄取“水”和“米”,或者对以上“生活素材”摄取得不多、不好、不全,自然就烧不出这锅“饭”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教师硬要他们“烧”、不“烧”也得“烧”的话(我们的许多命题作文教学就是如此,譬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必定烧出“夹生饭”来。或者,学生实在没有生活积累,只好来一个“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以假、大、空充数。
作文教学大多从小学生开始,他们刚处于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都没有经历过“摄取生活素材”的训练、也没有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指摄取过生活的博大丰厚的源泉。所以,可以说,大多数的小学生在以“命题作文”为方式开始进行作文学习时,是没有足够的“生活素材”垫底的。
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又必须写“命题作文”,于是,就造成了今天写作教学的尴尬局面。
可能有人会说,学生是要上语文课的,他们可以通过语文课的阅读学习写作。
不错,通过阅读各种文字作品可以学习作文。从他人的文字作品中学习“摄取生活”的方法、学习他人“摄取”的“生活素材”乃至学习“摄取”别人已经“摄取”的“生活素材”,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单单通过阅读来学习写作肯定是片面而隔膜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单是阅读别人的作品的话,仍然不能获得写作的最鲜话、最直接、最丰厚的“生活素材”,仍然没有得到生活最宝贵的赐予。
套用毛泽东的话来说,通过阅读获得的不是生活的“源”而是生活的“流”——是作家在“彼时彼地”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所获得的“生活”,而不是自己观察和体验所得到的“生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自己亲身观察和体验的“生活”和从别人的文章里得到的“生活”是不一样的,这里有“文野之分、高低之别”,这也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此事必躬亲”的道理。
可能又有人说,今天的学生本来就很少“生活”,原因是他们学习负担太重,上学、回家,两点一直线,生活贫乏甚至枯燥——仿佛因为学生没有丰厚的“生活”,我们就没有帮助学生学习“摄取生活素材”的必要似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哥
- 父亲的脚印
- 对不起
- 感悟父爱
- 我
- 麻辣老金
- 商量
- 乌江亭边
- 沉默的父爱
- 弟弟的脚印
- 弟弟
- 我的爸爸
- 真实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小薇
- 第三届PSAChina特克斯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 母女姐妹花头皮逆龄护理
- 康健一 书房里的高尔夫
- 我的航拍反思路
- “逆生长”寿星
- 一步踏入深蓝
- “翡翠岛国”爱尔兰
- “玫瑰人生”早午餐
- 呵护肾脏,让生命之树常青
- 《妻有物语》荣荣&映里
- 2014戈尔特斯户外梦想实现活动颁奖典礼于京举行
- 调制唯美梦幻色彩
- Porsche Design Hairband系列太阳镜传递未来主义视觉美学理念
- 摄影,先选好相机
- OPPO N1 mini评测
- 缘木求鱼还是成果斐然
- 现代化的语文教学必须具备三种意识
- 国家汉语战略值得反思
- 学校课程的文化功能及实现机制
- 国外对“反思性教学”的诠释
- 相关学科的发展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上)
- “研究性学习”课程辨
- 文化的语文与语文教师的文化
- 自由——创新的前提
- 有意义接受性学习方式策略的案例研究
- “口语交际”的内涵及课堂教学特征
- 语文教育:实现“人”的跨越
- 〖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
- 聚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