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4-12-22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类似于写故事的方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教育事件,并分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感悟理解。“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故事),“研究”就是追寻事件(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使教育科研回归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本身,让教师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理念,从而建构起具有自己独特理解和风格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二、怎样写“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活动现场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场所,因此,“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要将自己放到故事里,用自己的心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所涉及的人作出科学合理的“行为和心理假想”,因此,“人物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二个要求。
教育叙事所谈论的应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所以,教育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叙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因此,“情节性”是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第三个要求。
教育叙事研究要通过描叙重现教育现场,阅读者要能清楚地看到教育现场的问题,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通过内省、比较等方法领悟叙述者所报告的问题解决策略。因此,要让阅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内化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可读性”。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的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叙述者通过归纳而不是通过演绎形成的,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因此,教育叙事研究具有“感悟性”特点。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内容框架
1.问题产生的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不必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殊原因、特别条件。
2.问题情景描叙。每个教育叙事都必须有一个鲜明的问题或矛盾。描叙过程中可以对相关情节有所选择,以便凸现焦点,但不能杜撰。描叙要尽可能有细节,一般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即描叙夹分析。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叙。本部分内容要求对阅读者有参考价值或启发意义。
4.反思。根据不同类型的教育事件(成功型、挫折型、启发型、感人型,等等),对所叙述的教育事件进行理性思考,以阐发其中蕴含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
特别提示:教育叙事研究的写作并没有固定的样式。这是因为,“教育叙事研究所关注的是教育实践经验的复杂性、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在研究者和读者之间开放教育理论的思考空间,引申出教育理论视域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以上所介绍的只是为教育叙事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父爱
- 埋葬友情,做好顽石
- 我眼中的乔丹
- 用青春体现生命价值
- 请给我点信心
- 父爱充满阳光
- 我怀念的人
- 小议“个性”
- 磨练。成功
- 真实的我
- 春天的迹象
- 十五岁的我
- 回忆
- 为什么上网?
- 爱上家的感觉
- 高加索山下的宁静
- “金属至薄”OPPO R3发布
- 爱普生艺术微喷培训大会在上海举办
- 李少白:用光影写诗
- 哪怕一天,也是第一
- 朱恩光:归园田
- 山不言,水不语
- 物语――卢彦鹏个展
- 我眼中的摄影家谭明
- 轻便稳定 驴友首选
- 原厂PK副厂
- 智能化的可换镜头相机
- 轻松定格 仲夏美丽
- 开春养肺 饮食先行
- “我们时代的鲜活记录”
-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
- 作文评改的新思路
-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
- 不读语文类期刊及其它
-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 对九十年代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全面回答
- 我心目中的语文教学
-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 语文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 他的身后,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 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
- “孔子学院”打造全球文化商标
-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 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