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说到语文课的本色,不禁让我想起“返璞归真”“超凡脱俗”“出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
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有着一定的意义。
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的书声。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以读为主,通过读来解决语感的问题。课文学生可以通过读,读出我们想要讲的东西。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品评感悟及体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朗读的形式要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二、语文课要有激荡的情感味
把握课文的文学特性,注重情感的激发与感染,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倡“语文味”,就是强调语文课要富有情感,要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朦胧素淡的清幽,崔巍峥嵘的奇特,云蒸霞蔚的壮丽,能把读者带进诗的意境,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那些或可悲可壮,或可亲可爱,或可歌可泣,或可哀可叹的人物形象,一个个走进读者心中,让人去感悟,去思索。
我们的语文课,不乏知识,缺乏的是激情,缺乏的是感染,缺乏的是“语文味”。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的情怀。我们要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当然,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
三、语文课要有率真的儿童味
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我们应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让其真情流露;应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体会其语言的真意。我们,应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活跃、更为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我们应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固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引领学生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重,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思想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中真实体现,讲出语文课率真的儿童味来。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得到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为什么上网?
- 小议“个性”
- 用青春体现生命价值
- 真实的我
- 我眼中的乔丹
- 回忆
- 埋葬友情,做好顽石
- 我怀念的人
- 磨练。成功
- 父爱
- 春天的迹象
- 请给我点信心
- 十五岁的我
- 父爱充满阳光
- 爱上家的感觉
- 李少白:用光影写诗
- 轻松定格 仲夏美丽
- “金属至薄”OPPO R3发布
- 轻便稳定 驴友首选
- 物语――卢彦鹏个展
- 原厂PK副厂
- 智能化的可换镜头相机
- 哪怕一天,也是第一
- 高加索山下的宁静
- 我眼中的摄影家谭明
- 朱恩光:归园田
- “我们时代的鲜活记录”
- 开春养肺 饮食先行
- 山不言,水不语
- 爱普生艺术微喷培训大会在上海举办
- 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
- 我心目中的语文教学
- “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指导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
- 语文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 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 感悟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 作文评改的新思路
- 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
- 不读语文类期刊及其它
-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 对九十年代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全面回答
-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他的身后,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 “孔子学院”打造全球文化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