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实践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8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的实践

2001年8月,我国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八(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又指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提法,无疑使语文课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了。我以为,在新《标准》的指导下,课文只是将学生引入更辉煌文学世界的一盏明灯,是开启学生更广阔精神世界的一扇窗。通俗一点讲,课文只是起到“桥梁”和“药引子”的作用。语文教学应站在文化、文学的立足点上,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学生体味课文,进而一步步进入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学殿堂,汲取更多的精神财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那么,怎样切实可行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呢?

一、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型,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殊不知这样的授课方式是把学生当作了被动的参与者,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语文无论是从其工具性还是从其人文性出发,都要求学习者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体味、辨别和欣赏。相应地,语文教师的作用也应该定位在创设情境、点拨引导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型,根据这些课型,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具体地讲,除了我们传统的讲读课、自读课和作文课以外,我们还可以开设以下几种类型的语文课。

(一)诵读课

诵读即吟诵、朗读,是经千百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读书方法。新《标准》要求学生能“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而“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可以定期些课外的名篇名著,并把它推荐给学生,师生一起沉浸在美好的文学氛围中,互相启发、互相讨论,这样就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而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其他的很多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我们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图书馆或者新华书店去,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倘祥,然后再组织一个读书报告会,引导学生多读书。

(三)口语课

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是新教材的三大部分。新《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讲普通话,语音清晰,语句连贯,表达准确,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乍一听起来口语交际好像属于语文工具性的范畴,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落落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也是其文学修养的重要表现吗?所以我们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语课,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训练,比如说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组织新闻发布会等。

(四)文学讲座课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绝不仅仅是语文课本上的那几篇文章,它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里,一些伟大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所以我们可以仿照大学里的做法,根据《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再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个个的专题讲座,这样对学生眼界的拓展会大有种益。

(五)语文活动课

语文学习的功夫在课外。新《标准》也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这里谈的语文活动课着重偏向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去感受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做法就是写调查报告和通讯,鼓励学生自愿组合,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在自己周边的生活中去找素材,比如说:网吧问题的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学生零花钱的调查,等等。但是我以为只要点拨得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能写出比较好的调查报告来。再进一步,可以指导学生写论文了,既然美国的小学生可以写一些题目比较大、字数比较多的论文(见《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为什么我们的初中生写一篇600字的文章都会觉得头疼呢?

有人也许会质疑:你所谈的这些课占据了正常的课时量,那么语文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如果觉得只要把课本上的文章教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话,那是对语文教学最大的误解。“大语文”的教育观要求我们一定要超越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那种仅仅满足于把课本讲完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二、联系教材举一反三,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方式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只围绕这些“例子”做文章,一定要通过这些例子举一反三,进行各种比较联系,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有以下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作者,介绍名家名作

如学习蒲松龄的《狼》时,我介绍了作为落第文人的蒲松龄传奇的一生,他通过卖茶来收集奇闻趣事,又找来《白话聊斋》读一两个故事。对这些奇幻鬼怪之事,好奇心强的学生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主动地找来《聊斋志异》饶有兴趣地钻研起来。(这些从学生的周记中就可以反映出来了)初中教材多选名家名作,这样的渗透几乎可以表现在每一篇新课开讲之际,只要教者有心,撒下粒粒文学种子总有开花结果之时。

(二)联系文体,纵向介绍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某一文体时,如果单凭课本中那几篇课文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使之能尽窥其中奥妙。如在学习泰戈尔《金色花》和冰心的《纸船》时,我意识到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现代诗歌,应立足于这两首诗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现代诗歌的知识。于是我简单介绍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介绍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学生哗然,诗可以这样美?)我又介绍了当代的朦胧诗(听到这开设专门的朗读课,朗读的素材既可以来自于课内,也可以选自课外,题材也可以不限,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品位文章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情感,日积月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学修养。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诵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加工,所以要强调个人的创造性,所以尽量少用齐读的方式,而多要求每个人自己去朗读。

(二)阅读课

这里所指的阅读,不是指的我们语文课中的自读课,而是指把课外阅读搬到课堂上来。新《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初中生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如果指望学生完全自主地去课外阅读,恐怕收效不大。但是如果教师选择一个词,学生们笑起来),可当我介绍顾城的《眼睛》时,他们又一次惊讶起来:两句话也可以叫诗?我告诉他们大学的老师可以就这两句诗讲上几节课。他们更是显得兴奋莫名。

我又介绍了舒婷、席慕蓉的诗,鼓励学生课下读诗,甚至自己去作诗,接着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就这样借着两首诗歌的学习,我引领着学生进入一座现代诗歌的殿堂,学生在此完全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状态。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过去,我们往往单凭一张语文试卷来判断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不可否认,很多语文能力强的学生确实可以在语文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但是考不好的同学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其语文能力不强呢?1998年《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有关“著名四作家质疑语文高考试卷”(大意如此)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现在语文考试中一些不合理因素(比如过分的细化语文知识点),才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厚。肯定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关键是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改变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认为只有考试才是评价学生的惟一手段。实际上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检测手段。比如说要求学生背诵一些课外名篇,我们就可以利用早读和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测。再比如说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些读后感,甚至要求学生办报纸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评价手段。只有充分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检测评价,才真正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二)改变评价内容

语文考试到底要考哪些内容,可以仔细的研究。我以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把语文学习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着重考察学生的背诵、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背诵考察的是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阅读和写作考察的是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找春天
科幻小说——我不想在宇宙中消失
我阅读,我快乐
慈祥的母亲
难忘的暑假
太阳公公的自述
我想我是一朵云
漂亮的家园
包饺子
我和小鸟的故事
快乐的“六一”
我自己
小老鼠和大狮子
拣钥匙
美哉!黑山谷!
导入原版故事阅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阅读――初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
当灰姑娘遇到骑士
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词汇学习有法可依
浅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技校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
浅析体育教师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换位思考法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结合文学艺术现象理解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论“爱”的教育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
释意派理论指导下的汉俄口译策略
浅谈自主合作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英语教学课堂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策略研究
去年的树说课稿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盛新凤,附设计说明)教学案例反思
12* 小木偶的故事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去年的树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教案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一 教学案例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
去年的树教学二(盛新凤)教学案例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片段赏析教学案例反思
去年的树说课设计教学案例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教材分析二教学案例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二教学案例反思
去年的树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精品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