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缘事而发 源清水长
最近读到叶黎明老师的文章《真实写作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出路吗?》(《语文学习》2005.
1
1)。叶老师在文中对李海林老师在“沪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所提出的“真实写作”进行质疑:“所谓的‘真实写作’是基于学生自发性表达的写作,只有学生自发、自愿、主动的写,才是真实的写。反之,凡是学生非自愿、非主动的写,都是虚假的写……难道‘真实写作’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吗?……难道我们今天写作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消灭老师‘虚假’的‘命题’‘训练’‘指导’,消灭‘虚假’的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发的写作’吗?”质疑之后叶老师认为‘判断学生写作是否真实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写作是否表达真情实感”。叶老师的质疑看似很有理由,不是吗?教师进行命题指导,强调作文时要表达真情实感难道有什么错吗?但叶老师的质疑却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觉得叶老师对“真实写作”的解读似乎不完整或不严谨。
试问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自发写作的愿望,写他们所想写的,写他们所愿写的,难道不是写作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吗?
其次判断是否真实的标准是真情实感当然不错,但关键是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达出他们的真情实感呢?我以为这恰恰是作文教学改革无法回避的根本点!事实上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高考作文命题样式的逐渐开放难道不正体现了人们对作文本质认识的进步吗?这一命题样式的变革过程也恰恰体现了人们对以怎样的命题方式能最大化地激发出写作者的真情实感的关注,简言之即体现了对写作主体因素的关注。
一篇文章的写作应该说必须具备三个主要的因素:
一、作者内在的主观人格力量;
二、作者所选取的题材内容;
三、作者用来表现题材的技巧和形式。这是任何写作者都不能违背的准则。而在这三个要素中,我以为最重要而且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第—个因素。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眼光总是落在后两个因素上,只注重题材内容、篇章结构以及作者的叙写手法上,偏偏忽略了这起决定作用的第一因素,也就是写作者的内在人格力量,包括其思想认识、生活经验以及实际的文化水平等。
这种把极复杂的、极个性化的写作简化成仅做一些形式层面的技巧的指导的做法的确给人一种舍本逐末的遗憾!如此,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的确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李海林老师提出“真实写作”包括四个方面:真实的写作任务;真实的写作对象;真实的写作环境;真实的写作成果。这“四真”的核心精神就是追求作文情境的真实!怎样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怎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切合他们兴趣点的感性的素材?应该说“四真”体现了对写作主体、写作行为的关注与尊重,是作文教学的舍本逐末的回归!从这个角度讲李老师的这一观点有其合理的因素,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为一谈”(叶文)。这值得大家深思并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哭泣的影子
- 我们都是好孩子
- 温暖
- 车里,车外
- 相逢
- 城市呓语
- 北平
- 迷茫
- 天地之于我
- 青春的那粒沙
- 雨季长廊
- 简装人生
- 传奇
- 关于家的概念
- 逝水年华,缘来如水
- 以变革之力突破瓶颈
- 胡宗胜:传承也是一种美
- 姬长乐:乐享江湖
- 完美绩效考核从哪里开始?
- 提防“团队冷暴力”
- 极品金草首发,引爆百亿行业市场
- 聚美美容中心:新起点 新跨越 新突破
- 破除美容院的融资难题
- 秀妍美业:市场再难也有方法可循
- 女性生殖大讲堂
- 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美容会所经营管理亟待变革
- 做好体验营销,为本土化妆品零售店业赢得未来
- CALOLAN:成就非凡之美
- 玩着玩着就赢了 如何玩转朋友圈互动营销
- 创建消费能力跟踪档案,掌握顾客消费潜力
-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 深化课程改革,造就未来高素质师资
- 话题作文的困境与前景
-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 对话与发现──中小学写作教育断想
- 中学语文100年
- 文革时期教材列举
- 王蒙:学好汉语,没有借口
- 让网络为语文教学添翼
- 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一)
- 点击优质课中的形式主义
- 弗罗姆《逃避自由》
- 缘事而发 源清水长
- 《天龙八部》入选高中读本情况
- 语文课程标准所预示的范型转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