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创新方法
一、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
根据语文课标对写作教学的新精神和新理念,可以确立未来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此前提下,教师从自身教学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出发,再去探索和创造写作教学的实施方法。
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之一:激励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这是一句朴素的话,却蕴含着作文立人的深刻理念。任何人的写作均是先有内在的思想,然后是文字(即书面言语)的外化。缺乏前者,文字就是一种机械的堆砌。而为了使学生真正获得酿自生活的思想,教师要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角度去培植学生独立的人格、思维自主的意识和现代思维的品质。
首先,所谓独立的人格,是相对于指令型教学下惟师是从、惟书本是从、灵魂萎缩和思维复制的依附性人格而言的,没有独立的人格,就无从谈及特异的和个性化的思维追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以民主的理念与亲和的情态去尊重作为学习主体而存在的学生,不但悦纳其顺应师长的心理倾向,而且宽容甚至欣赏其离经叛道、标举自我的逆向性思维特征。现代语文教师应当具有这样的襟怀。再者,所谓思维自主的取向,就是鼓励学生“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无论是高层次的作家创作,还是低层次的学生习作,其共同本质就是写作主体自主地表达心灵的思想,所以应当如课标主张的那样:“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故必须力克由于人格依附而导致的“趴着写”和“跪着写”的思维模式,只要是维系着写作主体的正义感和良知感,就应当让思想自由地高翔。那种拒绝学生正视社会负面、透视生活底蕴的应试教条,实在是变相剥夺其思维自主的权利,误导其思维向歧途异化。尽管这可能会使学生的写作思维走向韩寒式的“单纯的偏激”,但较之于不敢追求生活的真理、盲目“代圣人立言”要有意义。毕竟,人生的阅历和写作的实践会教育人的思维变得全面和成熟。其次,所谓现代思维品质是确保学生善于在写作中表达自主性思维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着力培养学生凭借母语来尝试创新思维所必备的优异品质,诸如对问题的发现意识、对未来的开拓意识、对真善美的探求意识等等,并使之掌握多种思维形式,将发散与收敛、直觉与逻辑、侧向与反向乃至经验和超验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立体动态式思维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达到以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势来创造写作思维的崭新高度。
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之二:激励学生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如是论诗:“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虽然这仅是形象地指出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根本性地位,然而由于初级层次的学生习作与高层次诗人创作具有共通的审美本质,即两者均以写作主体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写作缘起。正是这种不可扼止的情感冲动,使作者产生了那种倾诉与宣泄的欲望。恰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写作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写作主体通过亲历、沉思、感悟等生命体验的形式,才能不断积蓄感情能量并转化为高昂的激情,从而强烈地驱动写作主体用物化的文字去倾吐。否则,就会出现我们所习见的情感苍白的应试作文,这自然缺乏对阅读者心灵的震颤力。为此,我们反对纯技术主义倾向对写作主体自由活泼之情性的阉割,反对让学生在对体裁模型和结构套路的刻意追逐中丧失自由之情性。详而言之,我们力主在写作教学中恪守下述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首先是忠实于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情感与经验有密切的关系。”“遇悲喜而生情,触佳景而兴感。”由此生命体验而生发形形色色的真情。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原生态,品咂生活的原汁原味。而生活中既有辛酸、无奈与悲怆,也有甜蜜、幸福与欢畅,既有挫折、苦难与沉沦,也有成功、搏击与升腾,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活的多元形态,只有全方位透视与感悟,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才有汰尽粉饰之纯度。
以任何名义,诸如“主流与支流”、“一般与个别”、“本质与表象”等等方式而人为地给学生划定写作可以反映的“应然生活”,势必导致其心灵与“实然生活”之间的分离和隔膜———这就本质而言是对真实生活的背离。再者,鼓励学生以真诚的情感态度对待生活。即教师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非此即彼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以此来所谓“评估”或“匡正”生活,致使作文出现泡沫化的虚构。既不能人为“拔高”来对原生态客观生活作审视、感验和评价,也不能以蕴含工具理性的一统化“大我”排斥甚至取代鲜活生动的“小我”,而是允许学生通过朴素的生活逐渐生成价值理念、从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提升价值评判标准。这样,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态度才是赤子其心、根深不移,因其信度而能赋予作文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甚至是冲击力。
写作教学价值取向之三:激励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将显示写作主体的生命才情和个性特色。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将更有广度和深度地介入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去,而全球化大市场经济不但要求物质生产领域持续创新、筛汰“克隆”,而且也势必深刻地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产领域,从而使人的审美时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从一统化和从众化转向追求独特风格和鲜明创意。表现在写作教学上,更当如此。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左脚倒影,右脚年华
- 出岫知还委心去留
- 散步
- 历史
- 心灵的旅行
- 失意
- 唯一
- 耄耋之年
- 女孩
- 我就是90后
- 角落
- 幸福
- 童心无悔
- 感伤的心
- 繁华如烟
- 有梦想就是任性,荷兰“励志姐”开着拖拉机去南极
- 女人最让人怕的个性
- 半生缘,一生情
- “隐离”夫妻办婚礼,准男友大闹现场一地鸡毛
- 男人最怕的8件事
- 卵巢被谁“偷”了?情敌手上有把无情的刀
- 当一个不操心的妈妈
- 走遍中国寻妻5年!“生育工具”让他何去何从
- 办公桌前的健身操
- 女白领打造“舌尖上的自己”: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 最坏的时光最好的人
- 长知识了!我在芬兰领悟“芬兰式”冷漠
- 佟大为与关悦:演艺圈“最美伉俪”的幸福生活
- 背弃亲情淘金,掉进友情设下的死亡陷阱
- 我的故事刚刚开始
-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教案教学设计
-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 教案教学设计
-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教案教学设计
-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教案教学设计
- 许小慧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 《珍珠泉》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于永正执教的《草》片断赏析(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教案教学设计
- 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赏析 教案教学设计
- 吹泡泡 教案教学设计
- 学画(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四年级语文实验教材--意外的台词 教案教学设计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 《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