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4-12-22
赏识教育是什么
赏识教育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许多家长都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在关心、培育、呵护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出赏识教育的内涵。而周弘老师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在亲身教育女儿成材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逐渐意识到积极探索并逐步上升为一种赏识教育的形态。从培养一个周婷婷到培养一批周婷婷,从家庭教育拓展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由此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和谐!我们为周弘老师的执着所感动,为他那感人至深的伟大父爱所震憾。感动之时,我们冷静的思考:这种新鲜而古老的教育方法,这种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本能地使用过,但都又无意中遗忘的教育方法,不正是中国教育改革中追求的素质教育的最佳模式吗?作为教师如何将这种赏识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关键在于对赏识教育的感悟。
1、赏识教育应是和谐与平等。赏识学生首先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和谐和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如果老师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处处师道尊严,盛气凌人,我要你怎么做,你该怎么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要想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不可能的。学生们需要的是宽容、沟通、理解和尊重。
2、赏识教育应是爱的延伸。赏识学生,就是爱学生。爱学生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刻骨铭心的爱。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无时无刻地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支持,遭受挫折时给予鼓励,出现问题和不足时,适时提出批评和帮助,和他们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勇气。爱是一种深情的呼唤,爱是一种永恒的回报。
3、赏识教育应是优点的放大、缺点的缩小。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是,在我们有些教师的眼里,学生优点不少,缺点更多。特别是班上调皮学生,学习不好,纪律涣散,没有礼貌,成天捣乱。批评多、抱怨多,对学生的伤害也多。然而,调皮学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也有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的教师经常能注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与鼓励,多发挥他们的长处,多看到他们的优点,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就能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在一种奋发的感受中走向成功。
4、赏识教育应是一种追求与自信的统一。赏识教育的根本在于给学生以自信,要使学生有自信,就必须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追求。只有追求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才能产生努力奋斗的动力。老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他们设置不同的经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实现目标的追求,始终保持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善于在学生的每一个进步中加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跨越一次又一次的目标中去体验战胜自我的愉悦。
5、赏识教育应是缺点批评的适度和学生自身努力的克服。人无完人,金无赤足。青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弱点,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并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弱点和不足。出现问题应立即批评纠正,犯了错误应严格教育,毫不含糊。但是,批评教育要适度,方法要得当。不能以点代面,小题大做,点名批评,家长到校。学生的成长是自己的事,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缺点错误是难免的,但学生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和纠正。学生需要的是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粗暴对待,实得其反。要知道,人生道路充满着各种艰难险阻,会出现无数的缺点和不足。人生就是在同各种艰难险阻和无数的缺点错误的斗争中进步。学生也正是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克服一个又一个的缺点和不足,战胜一个次一次的困难,从而走向成熟。
当然,对赏识教育的理解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从赏识教育的新理念中有所感悟,用于实践,我们的学校将会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的祖国将会迎来真正的教育的春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习惯追逐
- 若有来世
- 明天
- 高飞的冲动
- 关于年味
-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 逝水流年
- 微风过处
- 十字路口
- 心路
- 等待花开的季节
- 星空
- 蛋白质,原谅我
- 落落
-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 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 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
- 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问题(对话)
- 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
- 语文教学的“黑洞”之谜
- 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旗帜
-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4
- 让学生学会感悟
- 放下包袱,走出误区
- 虚构,还是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