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7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课的实践
总结我们实施(语文)选修课的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四个学习”和“两个探索”,即:认真学习课标、系列目标和要求、教科书说明和课本,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办法。
(一)认真学习、努力执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确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1、语文教育目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三个能力和两方面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2、语文教育内容:
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
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必修课必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选修课的特点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同时也还承担“基础性”的教育任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星空
- 微风过处
- 若有来世
- 心路
- 等待花开的季节
-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 习惯追逐
- 十字路口
- 关于年味
-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 明天
- 落落
- 蛋白质,原谅我
- 高飞的冲动
- 逝水流年
-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 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问题(对话)
-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 虚构,还是要真实?
- 让学生学会感悟
-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4
- 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旗帜
- 语文教学的“黑洞”之谜
- 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 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
-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 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
- 放下包袱,走出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