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5
语文教师贵在读书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腹有诗书课自雅。
下校到洪山高中,听了一节龚光正老师的《 死水》 ,他整节课都是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诵读主要分了五个层次:第一遍诵读,了解诗歌大意。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了现代新格律诗的几个主要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者与背景了解了《死水》 最为流行的三种象征意义。接着龚老师讲了一段过渡语:“作品一旦产生并能流传久远,必定有它永恒的价值。
它可以穿越时空,让不同时代的读者在阅读文本中融人自己的知识、经验、个性,产生新的体验,获得新的启迪。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品的意义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这样,伟大的作品才能历久弥新。巴尔扎克曾说:‘真正懂诗的人,他会把诗人在诗中提供的一星半点拿到自己心中来发展。
’请同学们把自己作为读诗的主体,试着从审美的角度来读这首诗。”第二遍从审美的角度诵读。引导学生从课文词句中领会到诗中是怎样以美写丑,使丑达到极致的。前两遍诵读基本上是就文本本身进行的。
第三遍从哲理的角度诵读。引导学生从以美写丑,倍增其丑出发,认识到丑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以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大美的外表有时包裹着大丑,这种现象与本质的错位正是《死水》 揭示的哲理内涵。第四遍从人生的角度诵读,引导学生联系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商品社会里,有的人丢失了梦想与诗意,正如英国诗人艾略特用“荒原”来象征现代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一样,“死水”何尝不是我们部分人精神的写照?因此,建设绿树红花、芳馨永驻的精神家园是何其重要。第五遍,总体体验诵读。
给我的感觉是,听这节课,让人坐春风。后来我又单独去听了龚老师的几次课,他的每节课都很好。我与他交谈,知道他是个很爱读书的人,他的书架上有很多书,包括接受美学方面的理论书籍。这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我觉得语文教师的首要素质应该是: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
可是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师的读书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人认为是课业负担太重及竞争压力太大使语文教师读书难、读书少。然而,读书,是教书人的根本,客观原因又怎能使我们轻易“忘本”呢。这种令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前景堪忧的现状,该是客观和主观原因交互作用造成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蛋白质,原谅我
- 星空
- 明天
- 微风过处
- 习惯追逐
- 逝水流年
- 十字路口
- 落落
- 若有来世
- 高飞的冲动
-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 心路
- 等待花开的季节
- 关于年味
-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 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问题(对话)
- 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旗帜
-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 虚构,还是要真实?
-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 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
- 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
- 让学生学会感悟
-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 放下包袱,走出误区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
-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4
- 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 语文教学的“黑洞”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