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

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22

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推开而提上了教学的议事日程,语文课也不例外。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们的认识不同,做法各异:有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加大课堂密度,于是对课文条分缕析,详加讲解,一堂课45分钟,一点不剩。有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于是围绕课文介绍大量的知识;有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课堂上多学几篇文章——就是对于相当于半门外语的文言文的教学,也是采取上述方法。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或只记住一些章旨、技巧,而忽略了文章本身或疲于应付“知识”的包围圈;或水过地皮湿,不起任何作用——当然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了。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提高,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掌握了多少;不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识的教学是否“精要、好懂、有用”;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能力的训练是否“务实、得法、有效”。其次要有的放矢,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活动,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着重谈谈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

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

转移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就是针对文言文的特点——半门外语,把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客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字词句的学习上来(学习字词句,也是新教材文言文教学的训练重点)。这样讲,也许有人会说,翻译课文的过程不就进行了字词句的学习了吗?不一样。这里说的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教学的重心放在翻译课文上,字词句的学习就会湮没在整个翻译过程及译文中,学生对它们的印象就必然不深。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和“建筑方式”(句式),当然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再说,也没必要去整篇翻译,逐字逐句去讲解、翻译,只会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讲到九霄云外去。当然,配合教学需要的必不可少的翻译还是要做的。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很明确——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亦即离开老师能独立读懂一般的文言文。那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和写作的技巧上就大可不必了。笔者这么说并不是认为文言文教学中不要讲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上的特色。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理解思想内容,词语的学习也难以落实;形式与内容互为依存,不提写作特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样是一纸空文。这么说的意思是不要把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逐字逐段的分析上,耗费在行文的起承转合上。我们的中学生将来从事古文鉴赏研究的能有几人?何况这也不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字词句的学习上来。课堂上,教师应该以点拨式的词语教学带动整个文言文的教学,思想内容把握即可,写作特点点到为止。如有确实能教育学生、提高学生认识的思想内容及匠心独运、能启迪学生心智的写作特点,可做精当分析。总之,要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堂堂课有所得,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通过日积月累逐渐培养起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其次,要转换教学的“主角”,让教学的主体——学生——真正站到教学主体的位置上来。这个道理就像甲教乙学骑自行车一样。学骑自行车的主角是乙,甲要做的工作是讲清骑自行车的要领及注意事项,并做示范,然后把自行车交给乙,让乙握把、踩蹬、上车、骑行。开始,甲可扶一扶,过一段时间就要放手让乙自己骑,甲在旁边观察、指导,发现问题予以纠正;但自行车一定要在乙的手里,让乙自己揣摩、体会,经过反复练习,掌握骑自行车的技能,从而驾驭车子,驶向目的地。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像甲一样把学习的“要领”“注意事项”——譬如文言以单音词为主、古今词义有变化、古今语序有不同;古人说话、写文章言简意丰,态度谦恭;古人文章中常用通假字,文章中的语气、语意常常借助虚词来表达等等,给学生讲清,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从而把握规律,获得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真正得到体现,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取知识、训练技能的天地。这样,课堂教学效率何尝不会提高。

第三,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要密切结合,要讲科学性。知识教学要“精要、好懂、有用”。精要,就是抓基础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好懂,就是深入浅出,让学生好接受、能消化;有用,就是学以致用,实用,能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能力训练要“务实、得法、有效”。务实,就是扎扎实实训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培养实实在在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法,就是根据学生语文能力实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有效,就是要讲究效果,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归宿,也是检验文言文教学得失成败的标准。

以上是笔者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认识和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进行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做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堂改革方案的重要一环,是素质教育的保障;而正确的认识,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因此,笔者要重申:认识正确,效率方能提高。

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关键要抓字词、句式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

先来谈字词、句式的积累训练。

首先要理解、掌握每课训练重点中所列字词句。训练重点中的字词、句式是专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总结出的文言常用字词、句式,是阅读文言文的“工具”,积累并掌握它们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课堂上,教师要以这些字词、句式的教学为主进行教学,要结合语境,要板书,要小结。每节课都按照训练重点把这些内容的训练落到实处。

其次,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常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现象,课堂教学中遇到过去课文中曾出现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于熟悉的东西总有一种亲切感,并乐于接受,所以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词语的积累,一个词出现的次数达到两次或两次以上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则给予指导、检查,让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告诉学生,要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下功夫牢牢记住。(有了文言语感,这些句式不需死记,但在尚未培养出语感之前,下功夫牢记,见效最快,也可说是科学的方法。)这里不用通常所说的“文言句式”而说“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是想把通常所说的文言句式和文章中的一些固定格式都包括进来。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倒装句)等五种文言句式要记牢,一些固定格式更要记牢。教学实践证明,文言文中一些固定格式掌握与否,对文言文的阅读影响非常大,如“无乃……”“得无……”“……孰与……”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文言词语的意思有的能根据语境推断出来,而这些固定格式却不好推断。在尚未培养出文言语感之前最好牢记。

再谈文言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在表达和理解的言语活动中,主体对语意及用法所做的直觉感知。这种对语言的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对于阅读理解十分重要。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通过朗读、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味出来了。诵读的越多,越能触类旁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科学背诵。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教师要范读,必要时还要领读;学生要有集体朗读,还要有个别朗读;可读全篇,亦可读某几段、某一段,还可读某几句、某一句。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总之,要反复读,一直到读熟,熟到提出某一段或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背的方法要讲究科学性。先要口熟,反复朗读是基础。其次要利用支撑点,就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记准若干昭示文意的关键语句,包括名句、佳句以及段落的起结和衔接上下文的语句,用它们作为支撑点将全篇(段)贯穿起来。第三,要掌握文章的理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是要弄清楚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行文方式上的一些特点。教师还可交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技巧,如古人行文中常用的结构修辞法(含对偶、对举、衬托、排比、设问等)、骈句、韵文等帮助记诵。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常进行这样的朗读背诵训练,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日久天长,必能培养出对文言文的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思考
到山那边去
秋实的笑与泪
此岸·彼岸
静之语
我们都是寂寞的孩子
骑着自家的破驴走自己的路
春末夏初
咖啡的味道
转身
寂寞
昨天的笔记
泪红颜
回忆
悲秋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配合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有关阳痿的认识误区等
新护士岗位实践四步培训法效果分析
莫让“癌症性格”搅乱心
皮肤――人体的第一道城墙
亚高原环境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22例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及康复指导
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189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原因分析(附702例报告)
艾滋病肺部改变的200例影像学诊断
语文教材中的“例文”及其编撰策略
提高学习困难生语文成绩的几点做法
论《一件小事》:知识者的“震惊”经验
“文学鉴赏”教学浅见
语文学科教育的百年步履
高中评课标准浅说
诗词鉴赏,一个“比”字了得
阅读教学:追寻人本的回归
创造性阅读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分析
优化作文评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
为口语交际创设情境
“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