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

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7

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言教学之中,是当前汉语言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 21世纪是知识爆炸和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作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汉语言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言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言教学之中,是当前汉语言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正在飞速地融入国际社会,加入WTO后的中国成人汉语言教学将走向何方?这是摆在摆在每一个汉语言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提出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言教学的背景

(一)、信息技术的成熟为汉语言教学提供了可能

当今是知识爆炸和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作为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汉语言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汉语言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汉语言学科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 选择已有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现在市场上CAI软件很多,我们安装后,就可以指导学员去使用、学习,如《万事无忧》等软件。

2. 搜集素材,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已有的CAI软件不是根据自己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免与我们实际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已有素材,或者从其他软件及网上找到一些好的素材。然后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及方正奥思等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合成信息技术媒体课件。

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所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的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为汉语言教学创造了条件。汉语言教学的改革不可能回避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的社会,人类在思想认识上和行为方式上对汉语言的教学改革又有了一种新的发现,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开始认识到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具有了全新的意义,这种超越式的认识飞跃体现在知识就是力量上,体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上,汉语言教学作为一个人的后天学习所得,它对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的发展为汉语教学创造了崭新的传播媒介与载体。“科技创造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标志之一是信息技术,一切的知识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和媒介,以网络和技术为其支撑,使汉语言作为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重要作用得以日益的彰显。我们在汉语言教学中为什么不可以告别陈旧的“粉笔+黑板”呢?

(三)、终身教育理论为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当代教育观出现新变化,呈现出视野更开阔的特点。它不是为教育对象的某一阶段设计教学内容,而是将之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社会生活巨大变革,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某一个时期的学习来满足其一生的职业需要,这样终身教育理论就在当今这个学习化的社会里应运而生了,终身教育理论其实也是追求人的持之以恒的全面发展,这个全面发展不是一个时期之内就得以完成的。

第二,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汉语言由于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为终身教育理论提供必要的支持的可能。那么我们的汉语言教学就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更由于人类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和信息的社会,科学技术将成为构成生产力要素之一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或延迟生产力的发展。

(四)“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为汉语言教学创设了氛围

目前,中央电大正在全国电大系统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实验,我校作为试点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努力构建和改进适应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初步建立起一个依托校园网络、多媒体平台,集成了多项现代化技术的远程教学、管理服务的开放教育支持服务系统。

我校开通了带宽为10Mbps的校园网,并通过64Kbps的DDN数据专线接入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现了学生的远程访问和在线学习。2004年学校将校园网络带宽提升到100Mbps,通过网络光纤联入中国教育发展网,实现了网络中心各节点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实现了每科室计算机联网,形成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目前还在进一步规划校园网络的升级方案。

为了更好适应开放教育教学需要,我校在原来教学现代化设备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多功能教室、多媒体阅览室、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视听学习室、语音室。教学现代化建设已初具规模,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因此,硬件环境为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言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用信息技术来组织汉语言课堂教学关注的要素

(一)、汉语言课堂教学组织的要素

(1)正确认识传统的汉语言教学观

首先,传统的汉语言教学观认为,汉语言课堂教学组织的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是联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虽然也强调教学相长,但更多的采用以教师为教学组织的核心,它实施的是灌输式的或是填鸭式的教学。其次,学生学习汉语言知识仅仅是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没有真正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提升。此外,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汉语言课堂教学组织得好与否,首先要看这个教师是否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具有了“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完全将学生这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个体作为了一个灌输知识的容器。

(2)汉语言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网络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实现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和终身化。我们的汉语言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讲授《咬文嚼字》一课时,通常学生会对文中作者提到的《史记》“李广射虎”的改写与“推敲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较难理解。如果让学生看了这两个故事的动画,激起了他们的兴趣,然后提问:“《史记》原文好还是后人改写的文字好?为什么?”“贾岛诗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这时,犹如投石击水,迸溅起阵阵涟漪,学生的思维兴奋了起来,纷纷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独到的看法。接着,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精辟见解。这样,课文的学习难点迎刃而解;同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生也不禁对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及文学修养敬佩不已,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当今汉语言教学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前提下,更加依赖于当今的信息技术所构造的网络教育环境,也就是说汉语言教学的组织要素除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外,还更加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应该说汉语言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汉语言教学改革自身发展的必然,因为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融洽、融化、融汇时代赋予它的新内容。

(二)、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言教学的属性、学习模式与特点

第一,关于属性。有人认为,中国的汉语教学的属性要定在“三化”上,即汉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中国化上。我认为汉语言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都应当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倘若没有信息技术,汉语言教学的科学化、现代化是无从谈起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网络是汉语言教学内容的新载体,这种载体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媒介,它具有内容的无限丰富多彩性和空前的自由灵活性,极大地方便了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对知识不断充电的需求。

第二,关于 E-Learning学习模式。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言教学后,形成了新的汉语言网络教育形式。这样就使得汉语言学习变得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更重要的意义是它可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教育教学的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变革。说到底,它是对传统的汉语言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和手段一种提升。信息技术和汉语言教学整合所形成的网络教学环境,它更加有利于建立探索性学习模式、协作化学习模式和个性化学习模式。总而言之,网络教学有利于形成汉语言教学的E-Learning学习模式的形成。

第三,关于 E-Learning学习模式的特点。汉语言教学的E-Learning学习模式应当是信息技术作用于汉语言教学的必然结果。汉语言教学的E-Learning学习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也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

三、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汉语言教学后的一些思考

(一)、信息技术和汉语言学科的共性特征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和汉语言学科有一些共性的特征:即应用性、工具性和创造性等。我们为什么要掌握信息技术,它与汉语教学目标有没有必然性的联系?因为人类正走向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从传统的信息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信息处理能力式的教育,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力和情感能力的教育。

因此,汉语言教学必须反思、检讨自己过去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所作所为,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一切有悖于时代、社会的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以及考试的评价制度等等,切实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二)关于进行信息化后的网络管理

在汉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游离教学目标,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措施如软件管理、目标锁定、物理隔断等,同时也要借助于班级建制的小班化。另外汉语言教学信息化后网络安全也是大问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有限,使得汉语言教学信息化的进程变得十分缓慢,即使中国电化教育界的权威如西北师范大学的南国农、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华东师范大学的祝庭智等,他们也不敢说就没有人可以超越之,更何网络是人类虚拟起来的,对于网络教育和教育网络在某些网络黑客那儿有时真的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因此,加强信息化后的网络管理十分重要。

(三)、如何进行课件的设计

在汉语言教学实践中,如果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简单地利用电脑展示讲授的内容,那只是把“板书”变为“电脑书”、把“满堂灌”的“口灌”变为“电脑灌”,只能是“新瓶装旧酒”,和以前“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在课件设计中,只有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为指导,注意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发,实现师生互动,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信息技术在汉语言教学实践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7

2、章剑卫 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末夏初
寂寞
骑着自家的破驴走自己的路
泪红颜
我们都是寂寞的孩子
回忆
转身
昨天的笔记
此岸·彼岸
到山那边去
静之语
咖啡的味道
悲秋
秋实的笑与泪
思考
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22例
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189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抗体分析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莫让“癌症性格”搅乱心
亚高原环境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及康复指导
有关阳痿的认识误区等
皮肤――人体的第一道城墙
艾滋病肺部改变的200例影像学诊断
新护士岗位实践四步培训法效果分析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原因分析(附702例报告)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配合
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诗词鉴赏,一个“比”字了得
高中评课标准浅说
语文学科教育的百年步履
“文化”思考
为口语交际创设情境
优化作文评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创造性阅读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分析
阅读教学:追寻人本的回归
谈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
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
论《一件小事》:知识者的“震惊”经验
“文学鉴赏”教学浅见
提高学习困难生语文成绩的几点做法
语文教材中的“例文”及其编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