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4
写作教学目标再认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关于“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共列出9 个条目(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内容包括过去所说的写作和口语交际两个方面。全面把握写作教学目标,对于认清高中作文教学的位置,把准高中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学生作为学习者和思想者双重身份的参与
语言是开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蕴养情感的中心环节,是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如果说,在阅读学习中,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学会分析、筛选信息、增进体验、蕴养情感,那么,在写作活动中,学生则是通过口头或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个过程,是学习过程,但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思想参与的过程。因此,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在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思想者和学习者双重参与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写作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以掌握各类文体的写作;确切地说,学生在活动中,既是一种按照教师教学目标的学习行动,同时,也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进行独立创造的行为。
过去的写作教学,尽管也一定程度上强调学生在写作中的创造性行为,但总体说来,是把学生的身份定位在学习者的角色上,教学过于强调写作知识的灌输,过于强调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过多地受“规范”约束,没有个性,想象力、联想力几近丧失,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假话连篇,模式化倾向严重,有人戏称之为“新八股文”。
作为学习者和思想者,这是高中生在写作活动中的定位。这一定位是高中作为基础教育最高阶段的体现,也是着眼于高中学生的必然要求。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高中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在观察力、感受力、判断力以及理性精神方面,应该是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阶段。同时,高中生作为国家公民(年满18 岁),已经是社会群体中的“这一个”,一方面要遵守社会规范,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必然逐步形成自己的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观察方式、感受方式、评判标准,以及自己的价值追求,逐步完成自己的个性形象塑造。从这个角度上说,高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行为,既是一种可能,也应该是一种必然,关键是在作文活动中能否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作为“思想者”的角色。
没有思想者角色的参与,纯粹作为学习者角色参与的作文行为,必然是模仿色彩鲜明的“花拳绣腿”。有思想,作文才有内容,才有深度,才有个性。课程标准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就是强调在高中作文活动中要强化学生作为思想者的角色,强调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人地观察并思考社会、人生和自然,逐步形成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认识,为作文提供强大的内驱力。
2 .兼顾“为自己写作”和“为不同读者写作”的双重目标
作文是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新的语言信息的语言使用行为。就学生作文的对象来看,学生作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自己的文章,即表达学生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包括日记、书信、感想文和“生活文”等。这类文章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基础,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以培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二是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即发挥社会传达机能的文章,包括记录、通讯、报告、评论文等。这类文章以沟通思想为目的,要求写得明晰、简洁,起到达意的作用。
以上所说的两类文章,第一类是为自己而写,第二类是为不同的读者而写。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文教学过于注重作文传达社会信息的功能,过于强调作文的社会意义,忽视了学生作文是“我需要”“为自己而写”这一最本质的一面。最近几年,在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影响下,对作文之于个体的精神生活的充实、改进,表现出新的认识和观念,表现之一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十分强调作文对于个体的价值,注重强调写作对于学生自己的作用,强调写作对于学生而言应是一种享受,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
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的第二条指出:“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这一项要求强调作文要考虑不同的对象,也就是要考虑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同时强调要“负责任”,强调要有科学理性精神。这项要求是就“为不同的读者写作”而言的。另一方面,课程标准的第四条又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这里强调的是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激发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作文活动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促进自我不断升华。这些要求是就“为自己写作”而言的。课程目标强调写作活动要实现“为自己写作”和“为不同的读者写作”的双重追求,这反映了在作文功能认识问题上的巨大进步,意味着高中学生作文价值取向的重大调整。
为不同的读者写作与为应付高考而写是两回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你说那花今年就会开
- 七夕
- 迟数
- 人生
- 朋友
- 冷夜
- 小孩
- 高三,我的滑铁卢
- 后来
- 花事未了,断人肠
- 瑶瑟怨
- 心中的秘密花园
- 游鱼的天长地久
- 不爱读书
- 又见下雨天
- 浅议公路桥涵地基承载力的检测
- 牙周发炎,血管受罪
- 探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
- 运行速度在道路几何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2015年将基本实现省内医保“漫游”
- “甜蜜使者”余林生
- “靓妈”贺冰新:50以后更美丽
- 市政桥梁伸缩缝施工工艺及控制
-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抗癌新药上市
- 顶管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 美国药店有个医疗小屋
- “殉情”爱侣的“第三次相遇”
- 城市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防范措施
- 激情“老顽童”方励
- 现代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 语文能力目标的重新审视
- 从鲁迅与胡适论中华民族的思想维度
- 《言语知识新视点》导读
- 关于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 缺失理性的无效批判
- 动态生成: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
- 评语文新课程
- 谈选修课时代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
- 向语文的更深更精彩处拓展
- 写作教学目标再认识
- 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思考——与一中学老师关于语文课改的对话
-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
- 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 真正的“五四”究竟是什么
-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