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2
公开课,不要再演戏了
(程红兵的来信)
镇西:
今天来信,想着重谈谈公开课这个话题。从教这么多年来,我上了不少公开课,也听了不少公开课。现在,我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公开课(包括观摩课、示范课等等)。
我以为此类课应该分级,一级是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完全可以沿用现在的流行方式,反复备课,反复试教,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修改意见,最后上台表演。这一系列反复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掌握规范的过程,是青年教师明确如何上好课的过程,是激发青年教师精益求精的过程。
另一级是已经工作过好几年的教师,则绝对不能采用上述形式。在掌握规范多年之后,再表演规范,是在演戏,而不是教学实验,在掌握规范之后,应该是超越规范。
听课是学习,就应该具有可学性,因此它必须在常态下进行,这是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要求。观摩课虽不拒绝漂亮,但绝对应该拒绝为表演而表演,拒绝为刻意追求漂亮完善而失去常态;失去常态,就失去了真实,失去了可学性。在目前观摩课更多追求表演性的时候,我倒觉得现在有必要提倡否定表演,杜绝表演。因为这种观摩课甚至连执教者本人平常教学也不这么上。可见其假到什么程度,虚到什么程度,脱离实际到什么程度。
我以为公开课的目的在于实验。语文课堂教学实验无非在于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在教学常态下的呈现(这里用呈现,而不用展示,是因为展示很容易走向表演)。
正因为是常态下的呈现,它就能给人以学习借鉴的意义。正因为是探索,所以无需圆满,即使是不成功的地方,也能从反面给人启迪和教训。如果这个观点能够得到认可,进而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那么结果和意义是显然的--
第一,我们的语文公开课,就会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而不像今天的观摩课给人以千人一面、千课一味的感觉。
第二,语文教学的实验探索就会逐步推向深入,语文教学及其研究就会逐步走向科学,而不是像今天的公开课徘徊在原有的层面上,始终脱离不了分析的路子,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分析支解一篇篇美文。我并不绝对反对分析,而是反对分析一统天下。正是因为缺乏逐步深入的科学探索,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止步不前,80年代初和90年代末的语文课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常态下的实验具有可学性,那么就会逐步影响一些人,最终渐成气候,而不像现在的表演观摩课,听完以后,许多人觉得漂亮是漂亮,但根本无法学习,于是依然故我,还是老一套。
我们总在说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现在需反问一下,我们教师自己具不具备创新精神?语文课堂正是教师创新的一块天地。我们语文教师如果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应该在人格上给学生以极大的正面影响。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不知你以为然否?愿闻指教。
程红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如雨降临,如雨消逝
- 煮茶论道文理分科
- 位置
- 明月怀想
- 遛猪
- 通向乌托邦
- 女子
- 拥有阳光
- 那时候
- 那一抹浓浓的红
- 因为刚好遇上
- 网络书籍
- 飘逝的美好
- 离开
- 坐上开往幸福的火车
- 遇见更好的自己
- 带着母乳宝宝去露营
- 从胚胎期到3岁,宝宝嘴巴体验全揭秘
- 乳房,里外都要好!
- 运动,实现身体的真正复苏
- 总局要求全面清理违规地面数字电视业务
- 总局规范网络用语“人艰不拆”等词告别电视
- 于正《神雕》顽固“逆天”
- 营养补充,可不是汤汤水水那么简单
- 蔡赴朝发表主题讲话 强调网络视听主抓五大方面
- 被抄家抄走的藏书49年后失而复得
- 心理健康,源于准备
- 广电总局与黎巴嫩国家电视台签署合作协议
- 预防乳牙龋齿要趁早
- 宝宝,你睡得好吗?
- 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浅见
- 怎样读东坡词
- “汉字难学论”与比较方法论
- 3月29日巢宗祺教授在线交流精华整理: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读书
- 给语文老师的参考书目
- 构建“六字”语文教育观
- 日本、韩国、台湾非义务教育阶段私立教育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 关于语文教育研究
- 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
- 公开课,不要再演戏了
- 谈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 朱慕菊谈实验区课程改革热点问题
- 程红兵老师简介
- 试论语文课的教学幽默
- 再论课程论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