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4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一、语文学科课程理念的培训标准
(一)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2) 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新的评价观念。
(1) 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语文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学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 语文课程新的评价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贯穿日常的整个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三) 语文课标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课 程 标 准
教学大纲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的
内容标准
各领域 /主题/知识点的学习结果
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考核与评价
附录
术语解释
案例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培训标准
(一) 总目标: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 分类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4、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语文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语文课程内容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标准
(一) 了解语文和语文课程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包含了语文学科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两方面的内容。
(二) 明确语文课程的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见《语文课程标准》)
(三)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四个特点):
1、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三维设计,相互渗透,螺旋上升;
3、阶段目标具体,更加亲和教师;
4、课程标准留有空间,利于发挥创造才能。
(四) 了解并熟悉语文课程目标
1、总目标(略)
2、学段目标:
( 7—9年级)目标特点:(1)拓展阅读,加厚加宽学生人文底蕴;(2)强化主观感受,进行探究性阅读;(3)注重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4)构筑读写整体,提高读写效益;(5)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精神;(6)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7)在自主的语文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四、实施建议培训标准
(一) 明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资源的主体、客体和载体;2、明确课程资源开发的范围;3、了解课程资源利用的途径。
(二) 明确教学建议中所强调的问题: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5、遵循客观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三) 明确评价建议中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原则与方法、评价的三个维度和五个方面(略)。
五、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特点分析
(一) 了解“人教社”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1、“两大系统”(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汉语知识等内容;2、“三大板块”融合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个方面;3、“专题组元”贯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4、开放弹性的设计思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 了解“苏教社”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1、转变理念,构建创新的语文教材体系;2、优化教材内容和结构,构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育目标;3、“构建”重点:改革单一文选体例,设计新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4、“构建”,必须使教材成为促进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学习之本。
(三) 了解“语文社”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整套教材以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体系为宗旨,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了语文实践的多重功能和训练序列的立体整合。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开放、有机统一、螺旋式上升的原则;2、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于教学内容的五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3、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强调基础性、现代性、开放性、综合性。
六、教材与参考书
(一) 培训教材: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国家教育部制订,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年7月。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二) 参考书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
3、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彩虹让我走出了困惑
- 最重要的小事
- 淡淡的伤逝
- 静
- 心之归宿
- 我的未来
- 走向地狱
- 天使
- 军训有感
- 孩子
- 等待思雨
- 去年秋天的思片
- 咖啡巧克力
- 飞雨年华
- 未来
- 微笑面对生活
- 在美国讲“孔融让梨”
- 顾客台账的秘密
- 人贵在真 心贵在诚
- 让日子过成段子的App
- 姐 恩重如山
- 一尘不染的新加坡
- 过你向往的生活
- 到英国买座皇家老监狱
- 风流者张贤亮
- 反思是成功的加速器
- 解密萧红的隐秘情恋
- 想飞的心(外一篇)
- 让步是一种涵养
- 花98%的时间去寻找成功
- 《语文常谈》第6章:从文言到白话
- 24、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 《汉记》《汉书》第九
- 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 张中行:读与思
- 文第十三
- 《语文常谈》第2章:怎样给汉字注音
-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 张中行:采花成蜜
- 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
- 《语文常谈》第6章:语法、语音的变化
- 《语文常谈》第7章:汉语有多少方言?
- 张中行:怎样读
- 《语文常谈》第3章:同音字数量繁多
- 《语文常谈》第4章:语音的“句”和语法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