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如何调动学语文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积极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与顽强状态。作为学习积极性的一系列心理现象,都与学习需要直接相联,受制于学习动机。”(冯忠良《学习心理学》第108页)
从名人名言和学习积极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
下面我就语文的学习过程,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1.引起悬念
上课一开始便设置悬念,往往能强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
如教《山间又响马铃声》一文,抓住题眼“又”字,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又响起马铃声,说明以前曾响过,那为什么中间有一段时间没响呢?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小河,学生们勇跃地要求读课文,寻找答案。
2.展现意境
语文课需要合乎逻辑的思考,也需要生动、形象的感染。在课的起始时,教师可借助幻灯打出图像,收录机播放音乐等方式渲染课文的意境,唤起学生思想感情上强烈的共鸣,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再因势利导,学生身临其境学习课文,兴趣浓,积极性高。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课的开始,先挂出周总理的遗像,用黑布做边框,同时播放哀乐,简要介绍周总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学起来十分认真。
3.激发感情
这种方法是用凝炼而深情的语言或其他手段,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感情,借此来导入新课。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课一开始,我先有表情地朗读了本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文章的思想感情高潮部分),然后提问:为什么志愿军如此留恋这块土地,留恋朝鲜的亲人?学生因激动、兴奋而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认真地阅读课文。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
启发式教学,一向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教学原则。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简单说来,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学生努力又能解决的学习任务。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帮助我的人,我只能说对不起
- 坏孩子
- “90后”依然在努力
- 冰点深蓝
- 断章
- 站在高一的尾巴上
- 红楼浮影
- 秋雨时分
- 命运笑了
- 晚安,花季少女
- 秋天的痕迹
- 地狱十九层之梦魇中的黑暗
- 拾荒者
- 我们“90后”
- 我们不认输,我们要坚强
- 黎瑞刚卸任上海台台长、SMG总裁职务
- 首批影视机构签约大厂影视创意产业园
- 电影对话众筹
- 北京卫视《造梦者》1月9日上档等
- 2015综艺节目开启揭幕战
- 各大卫视跨年晚会PK 湖南卫视收视率夺冠等
- 中美澳联合出品《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等
- 全国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幸福归来》热拍
- 彭发恐怖新作《3D通灵》定档2月6日
- “跨年剧” 最后的四星联播
- 黑马抢眼,营销升级
- 互联网思维影片《十万个冷笑话》
- 郭敬明《幻城》明年开拍11月电视剧立项表分析
- 江苏卫视将联合MBC推出中国版《我们结婚了》
- 你会编故事吗?
- 我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
- 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下)
- 如何调动学语文的积极性
- 映潮评课之《精神手杖》
- 我的一节语文课
- 加强科际联系 开展小型练笔
- 对语文经典+权威式教学的反思
- 多媒体-语文课堂需要你
- 关于“好课”的思考
- 汉语热向世界叙述中国
- 课堂需要什么气氛
- “研究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
-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实施的思路
- 卓越教师的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