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6
怎样使学生多开口
>在现代语言教学中,启发式教学,避免一言堂,已成为其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标志。具体地说,就是要精讲多练,老师要努力扮演导演的角色,在课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起来却并非那么简单。很多时候,老师在自己备课时准备得很好,可到了实际情况中,却往往不随人愿,当此之时,老师就很容易滑回到传统方法上去,因为传统的方法是轻车熟路,使用起来比较舒服。老师在一通讲解之后,满怀喜悦,学生们也避免了当众努劲的尴尬。简言之,传统的方法很容易盖住师生双方的“丑”。试想,上来就领读生词这是老师的长项;而后细细讲解,只要你做好案头工作,这也不算太难;再下来便是领读课文,这也常常是教材所安排的。待到学生们分组把课文读完,再做课后填空选择练习,这课书的教学基本上也就算大功告成了。
许多教材在课后都为学生准备了“说”的话题:谈谈你国家的天气;谈谈你的家庭;谈你们国家的学校教育……这些话题固然很好,但学生一旦说起来的时候,老师常常把不住学生的脉,有时当学生信马由缰地说完了以后,老师发现学生根本没有用好刚刚讲过的语法点,学生在叙述过程中所犯的诸多错误,等到叙述完毕时,老师只记住了一两个。与此同时,没有参加叙述或对话的其他同学有的已眼看窗外,等着下课……这是我常常经历的可悲场景。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真正跟老师互动开口呢?这是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
让学生们去大胆地说,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但是一定不能任其信马由缰,“说”一定要在“教师所讲语法重点”的框架下进行。否则,最轻的后果就是“美了一个学生,苦了其余同窗”。
最近一段时间,本人正在尝试着修练“与众聊天”的本领,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跟全班同学一起聊。重要的是谈话的范围要紧紧围绕着所讲的课文,中心扣住语法重点。这样经过“思想统一”,下面的操练大家就有了一个类似准绳的东西,从而避免了课上“个人顾个人”的现象。在操练中,老师必须要注意的是:问题一定要达到“请君入瓮”的境界,把学生引入你的重点包围圈里。
说到这儿,我想起日前本人的一个小小成功的范例,记下来以鼓励自己。那一日,在给学生讲解生词时,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动词“嫌”,并清楚地告诉他们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喜欢”,但说的是“不喜欢什么”。在后面的一个练习中,学生复述一个故事,正好能用上这个词,可接连有两个学生没有按照我的心思去用这个“嫌”。我“一怒之下”,便把这个字斗大地写在黑板明显之处,然后引着他们用这个“嫌”。最后,全班同学跟着我高声朗读“他嫌星期日商场人太多!”“他嫌这件衣服太肥了!”“他嫌他爸爸给他的钱太少了!”……那一天,我绝对地让他们与我互动地开口了,心中颇有一种满足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庭,要温馨!
- 琴韵梦歌
- 父母吵架对孩子好吗
- 学会放弃
- 感谢对手
- 抽烟
- “台独”决不允许
- 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 “慢”不可弃
- 诚信——心灵的契约
- 诚信之美
- 宽容
- 我的荣辱观
- 从失败走向成功
- 语文课应该这样上
- 睡眠是预防老年痴呆的秘密武器
- 如何与肝癌“过招”?
- 换头术:史无前例的挑战
- 可穿戴静止心脏有望研制成功
- 打太极拳的好处
- 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易说谎?
- 戴橙色眼镜有助睡眠?
- 细胞出了什么问题?
- 人工半月板有望植入膝盖替换损伤膝关节
- 打盹儿可有效帮助海马体巩固记忆
- 考生当防肠易激综合征
- 微缩芯片将让“可穿戴”设备隐形
- 年轻女性独自开车恐成马路杀手
- 请您不要生气
- 跑步者应练习瑜伽
- 《徐悲鸿励志学画》说课稿
- 《古诗两首》教材解读
- 《石榴》教材解读
- 色态美 哲理美 情意美——《做一片美的叶子》审美欣赏
- 我读《说勤奋》
- 《东方之珠》教材解读
- 《虎门销烟》教材解读
- 《田园诗情》教学谈
- 《但愿人长久》赏读
- 三品《石榴》
- 《一路花香》教学设计谈
- 《北大荒的秋天》教材解读
- 《开天辟地》说课稿
- 《诚实与信任》教材解读
- 《田园诗情》文本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