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30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缰绳
应把语文意识视为语文教育的阶梯。对提高语文教育的效果而言,这个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就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难以上成语文课,就要“跑野马”。
“时下颇有好几种国文课本是以内容分类的。把内容相类似的古今现成文章几篇合成一组,题材关于家庭的合在一处,题材关于爱国的合在一处。这种办法,一方面侵犯了公民科的范围,一方面失去了国文科的立场,我们未敢赞同。”这段话是叶圣陶在1938年说的。时下“这种办法”的运用业已蔚然成风,许多中小学教材都一窝蜂似的采用“以内容分类的”话题结构。话题结构凸显人文内容,或有长处,但用于语文教材,叶圣陶的批评至今仍有醒世之效。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是一个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根本性问题。
1997年语文教学大讨论之前,语文课单纯注重传授语文知识技能,舍人文而讲语文,结果导致语文教学患上严重的丧魂失魄症而走进死胡同。但近年来却又出现另一种离开语文来讲人文的倾向,有意无意地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起来,以为只要是在进行读写听说活动就是在学习语文,或以为学习课文的内容就在学习语文。有的教科书无论是导语的编写还是练习的设计,其立意都不在语文;有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动机还是目的都不是为了语文,而是指向语文之外的什么地方。好比写字,出于练字的目的和出于写信的目的,对于提高写字水平来说效果实不可同日而语。后者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缺乏自觉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不是走在语文的路上,或是没有着力于语文,这样,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这种泛语文、非语文的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读写听说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中小学其他课程特别是文科类课程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读写听说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主要不是它们的内容。这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根本区别。
以读为例,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当然,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关注的重点却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而有不同的侧重。语文之外的其他课程诚然不能越过形式而把握内容,但它们往往把形式当作掌握内容的跳板,可以得鱼而忘筌,即便关注它的形式,目的也仅仅在于更好的理解它的内容;语文就不同了,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简言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语文聚焦于“怎么说”,而其他课程则是“说什么”。因此语文课即使学的是哲学论文,也不会上成哲学课,《看云识天气》不会上成气象课,《田忌赛马》不会上成数学课。仅仅关注课文“说什么”,不是语文课;即使着眼于“怎么说”,却旨在把握“说什么”,也不是及格的语文课。只有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言为心声,“怎么说”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使用语言的技术、技能、技巧问题,其中必然渗透着言说者的思想情感。
因而在关注“怎么说”的同时,学生也必然接受作者心灵和课文内容的陶冶。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这种陶冶功能,但这种陶冶必须寓于玩索“怎么说”的过程之中,始于斯,终于斯,不应从中剥离出来,离开语文来讲人文。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本于此,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我曾经撰文,把语文意识视为语文教育的阶梯。对提高语文教育的效果而言,这个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就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难以上成语文课,就要“跑野马”。实际上,这个“跑野马”的倾向,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而且有变本加厉的趋势。
[1][2]下一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高三了
- 我们是等待的花骨朵
- 十八岁,死去的
- 转角天堂
- 民族
- 忘记背景
- 阳光
- 幻想
- 很十六七岁
- 越长大越孤单
- 渐行渐远的美丽
- 幸福伴我成长
- 笑靥如花
- 让我伴你翱翔
- 意外
- 新融合·新思维
- 当怀孕遭遇妇科病
- 电视剧《红高粱》研讨会:如何改编名著
- 腹腔镜治疗235例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 《奇葩说》火了 视频综艺自制“标杆”升级
- 《青年中国说》:青春就是独一无二
- 江西卫视《带着爸妈去旅行》:温情暖流 引爆频道
- 《百万粉丝》开启行业合作新玩法
- 2014《时代》十佳电影文艺气息满银幕
- 中医调理,比想象得还适合你
- 奔跑吧,最“东北”
- 论文写作技巧
- 土豆联动深圳卫视“青春的选择”2014年度盛典发布
- 2014《时代》十佳科技产品可穿戴设备崛起
- 聚焦中欧合拍路
-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 文化品位:教学口语的灵魂——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研究
-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 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渗透德育
- “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提高了汉字教学的文化品位
- 石方:胡适语文教育思想
-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缰绳
- 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冷思考
- 漫说大学之大
- 孩子向我们发出的警示
- 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
- 新课程评课研讨中的最大缺失
- 阅读教学现状探因
- 试探究科学的现代语文教学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