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走出作文创新写作的误区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开放性作文”,的确为考生在完成考场作文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良机,从近几年来反馈的信息来看,也确实体现了这样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写,自由发挥”,也已成为命题者在拟题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出色的“话题作文”,“创新”就成为摆在每一个考生面前的首选,事实上,“创新”成为每一个考生嘴边的一条口头禅,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而在“创新”大旗的凛冽劲风中,一大批主题深刻、形式新颖、思路活跃的优秀习作便脱颖而出,也大受广大教师尤其是阅卷老师以及学生的青睐。然而,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很多的考生对创新作文的理解往往过于狭隘,他们一味地认为,既然没了“桎梏”,那么就可以随情由性、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有些“为所欲为”了,也正由于如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创新”作文走进了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误区,甚至有的作文为了追求观点的标新立异,往往带有明显的错误倾向,这些都是我们的考生在应考时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下面,我想就学生在试图完成创新作文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一些分析,以期我们的考生能在应考时引起警觉。
一、结构新奇就是创新的误区
曾受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患者无诚信的就诊报告》的影响,因而举国上下,“就诊报告”便一窝蜂地进入了考场,如果说当初的那篇“就诊报告”还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者说还能称得上是一种“创新”的话,那么后来我们第二次看到的,甚至第三次第四次看到的就怎么也不会吊起我们的胃口。相反,恰恰就是由于屡次出现的这种形式反而给人们以倒胃口的感觉,这无疑与“第二个、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文学笑语是一致的。
“文体不限”成为这些年来“话题作文”的一大亮点,也是话题作文“开放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实质是解放了考生的“手脚”,为考生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独特个性的自由空间,也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最佳的写作水平,正因为如此,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考生脱颖而出。但是也正是由于“文体不限”,导致不少考生为追求文体创新,硬是选择那些自己本不熟悉的文体,如话剧、小品、影视脚本、教学求证、报告记录式、模拟法庭式,甚至“新概念作文大赛”模式在中高考作文中也已是屡见不鲜,其结果只能是不仅把形式搞丢了,甚至把内容也跟着丢了。
比如在一篇题为《初三学习时间表》的考场作文中,考生为了求得作文形式上的创新,从头至尾仅列出了一张作息时间表,想以此来反映初三学生学习生活的紧张忙碌。想法也许是好的,但整篇文章干巴巴的几句话:“吃饭”“上课”“自习”“作业”……没有一点点文采,形式可以说是新了点,但这还能叫文章吗?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完成作文时,尤其是在考场作文中,应树立一种全新的作文结构理念,不能因为想达到某种创新,而片面地狭隘地去追求某种结构形式。慎重的态度应当是根据自己的特长,首先确定适合自己的文体,然后再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去构思形式。如你平时喜欢戏剧,我认为把戏剧作为作文模式,就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如你喜欢写诗,那么不妨就酝酿激情,赋诗一首。一旦如此,不但尽显了自己作文的特长,而且此时的作文形式也跟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星空下的流星雨
- 生活泛起涟漪
- 独坐山水我自雄
- 碎斑
- 高中生
- 我的高中
- 写在高三边上
- 走过高中
- 背影
- 把梦落在了昨天
- 笼子门被打开了
- 和自己赛跑
- 梦殇
- 当灾难来临,我们该怎么办?
- 我的高中
- 为老服务志愿者的尴尬
-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术前心理咨询及手术全程护理
- 以小博大,传递正能量
- 青春为什么而焦虑
- 知乎:奔向信息沟通的新宇宙
- 浅谈精神病区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从传统文化寻找核心价值观源起
- 谁是铁路春运最可爱的人?
- 甘为社稷当“刺儿头”
- 网生代的逆袭
- “创”世纪:马云说
- 青领班的感恩
- 青春情暖,关爱同窗
- 喜极而泣,还是孤独万分?
- 怎样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 需要他力与自力:语文教师生涯设计与未来发展之语文教师的成长
- 小学生用漫画“写”作文
- 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
- 武汉:中考语文首次出现四道作文题
- 走出作文创新写作的误区
- 朱自清日记中的陈寅恪
-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 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 读林庚先生《唐诗综论》
-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 谈“话”说“文”论“语文”
- 关于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小学语文课怎样组织学生思考?
-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