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教师,传道授业,在学生心田撒播知识的种子和做人良智。无论传道,还是授业,都离不开语言—实际运用较多的,非文字语言,而是口头语言。对这种工具性的教学口语该怎么认识?最近,有教者撰文直言:“语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用,还是‘道’体。它饱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①这是颇有见地的.可见,教学口语要规范、生动、娴熟,还要注重其人文性,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这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课题,巫待研究,增大效力。
那么怎样提高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做到:
一、合乎规范的职业口语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它既有语音上的标准,又有合乎语法规范的要求。因此,普通话是汉语最规范、最标准的有声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法律上确立了规范和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语忌用方言土语,方言土语过重必然使教学语沾附杂腥味。使用普通话教学:咬音准确,行腔舒缓,轻重鲜明,和谐中听,自然能提高教学语的整体文化品位。
还应该说,使用普通话教学,中学语文教师较其它学科的教师更投入,更具示范性。这种投入和示范,集中表现在:(l)在社会语言使用的趋于多元化、校园语言并非净化的大“语境”中,为确定普通话的主导地位及在校园语言的一统地位,孜孜以求,石乞屹不止.(2)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使教学口语的普通话类似“宣传语言”(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以及音像制品等的语言使用)中“示范”和“标准”的普通话。根据1993年国务院63号文件精神,在本世纪内,应该努力做到使普通话成为“四个方面”使用的语言,即“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各级各类机关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宣传语言”和“交际语言”(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交往基本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理应与“示范”、“标准”普通话的“宣传语言”相匹配。这是教学口语文化品位的需要。(3)以广播、影视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为师,苦练普通话基本功,增强话语的“精品意识”.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②、《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③等为基本教材,过好普通话“关”。每听广播、看电视,摹师学说,使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尽早达到国家颁行的二级或一级水平(1994年6月国家语委颁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了三级六等的等级标准)。这也是教学口语文化品位的实际需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活泛起涟漪
- 我的高中
- 背影
- 梦殇
- 写在高三边上
- 当灾难来临,我们该怎么办?
- 高中生
- 星空下的流星雨
- 我的高中
- 碎斑
- 笼子门被打开了
- 把梦落在了昨天
- 和自己赛跑
- 独坐山水我自雄
- 走过高中
- 喜极而泣,还是孤独万分?
- 从传统文化寻找核心价值观源起
- 知乎:奔向信息沟通的新宇宙
- 怎样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 “创”世纪:马云说
- 青春为什么而焦虑
- 浅谈精神病区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青春情暖,关爱同窗
-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术前心理咨询及手术全程护理
- 青领班的感恩
- 为老服务志愿者的尴尬
- 网生代的逆袭
- 以小博大,传递正能量
- 甘为社稷当“刺儿头”
- 谁是铁路春运最可爱的人?
-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 谈“话”说“文”论“语文”
- 读林庚先生《唐诗综论》
-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
- 走出作文创新写作的误区
- 杨东平:我国教育阶层差距仍在扩大
- 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 关于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 小学语文课怎样组织学生思考?
-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 朱自清日记中的陈寅恪
- 武汉:中考语文首次出现四道作文题
- 需要他力与自力:语文教师生涯设计与未来发展之语文教师的成长
- 小学生用漫画“写”作文
-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