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9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当代教师的素质、形象到底如何诠释。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认为,以前我们很少考虑教师本身的发展需求。现在不同了,我们开始关注教师的发展。教师本身也是有幸福感和价值感的人,而不只是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教师退休时不应像黄叶般从树上掉下来,而应是火焰燃烧得最旺的时候。是的,谁不追求幸福的生活呢?我们进行教育与幸福的讨论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但愿我今天的汇报不使您感到太大的痛苦。我的讲话主要有三个内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介;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应该为新课程标准准备些什么。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请注意比较与旧教学大纲的不同)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高中语文新课程设计思路:
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结构如下:
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的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的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1-5五个模块,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上述两个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灵活安排。
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系列1 列2 系列3 系列4 系列5。。五个系列为:1。诗歌与散文;2。小说与戏剧;3。新闻与传记。4。语言文字应用,5。文化论著研读。每系列若干模块。必、选修每模块都是36学时,2学分。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最低要求;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从选修课里选修几个模块学分可达18或24个学分。
二.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更换新教材。新课程标准是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包括课程设置、评价体系、考试制度等。
据几次外出开会学习专家的报告,新课程标准是在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探讨、筛选、提炼、研制后诞生的,充满了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与义务教育的衔接,非少数专家的主观臆断,而是源于这样的基础: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百年的曲折探索,世纪末的规模宏大的讨论,新世纪社会需求的思考。
人的语文素养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终身发展的基础。因为人的语文能力是构成人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而学习能力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陪伴人的终身。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改革与其他学科改革一样,是大事,关系到数以亿计的莘莘学子的成长,关系到千家成户的幸福,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高低,具有战略意义。
当前的语文教育恐怕不应等待新编教材出来才改革,而是应以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进行有目的的实验,提高认识,积累经验,逐步改变语文教育在某些方面某些程度上被扭曲的状况,那么,语文教师就具备的素质是什么呢?
三.是否可先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思想观念方面:
1.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特点,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人文素养方面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首要的理念,……
1由衷而又终极的关爱情怀
⑴广博而又丰腴的文化底蕴
⑵敏锐而又深邃的时代感悟
⑶和谐而又优雅的审美品位
⑷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魅力
⑸积极而又多彩的生活情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破灭
- 菩提
- 此时悲怆,此世荒凉
- 最后一次思念
- 抵达爱的小站
- 守望的深情
- 高中,遗忘的忧伤
- 画皮
- 相框里的童年
- 突然好想你
- 怀恋
- 远方
- 有些人,有些事
- 轻哀多言,大哀静默
- 独角戏
- 我们都是时代的幸存者
- 洋模特性侵案揭行业黑幕
-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 急性阑尾兴合并结肠癌误诊漏诊分析
- 你所不知道的工伤
- 不思考是一种陋习
- 喉罩的类型与型号选择新进展
- 沂蒙烟岚中的抗日夫妻
- 肖美丽,女权是个动词
- 情话百听不厌
- 多年婆媳成闺蜜
- 被自己的第一打败
- 中药联合使用的不合理问题调查
- 《你好!更年期》等
- 去扬州,赴一场万花之约
- 中国语文教育的十大偏失
- 语文新课程学法指导例谈
- 教师自我评价的偏差与调控
-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充分选择:中学教改的必由之路
- 寓情于景 深沉蕴藉
- 知难而进,回到语文1
-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问题
-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素质
-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再思考
- 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 与语文新课标握手
-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 对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痛感”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