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新课改的先天不足与后天根治
一、新课改的先天不足:缺乏科学的完整的理论支撑
这次新课改的理论支撑相当匮乏和凌乱。在各种凌乱的“理论碎片”中,无非是从外国布鲁姆、布鲁纳、杜威、加德纳等人的理论库存中搬运而来的实验主义、构建主义、人本主义、多元智力、合作学习之类的东西。外国课程理论必须经过消化、吸收并加以整合,变成自己肌体上的血肉。而时下许多课程研究中却充斥着“照搬”、“套用”、“简单化”、“形式主义”等倾向。新课程研究中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这次课程改革到底从我们自己的文化土壤和教育传统中传承些什么?新课程文本中对我国教育传统和课程范式是尖锐批评和彻底否定的。给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的“盖棺定论”是“难、繁、偏、旧”和“六个过分”。这些概括,的确言中了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某些弊端。现在的问题是“难与易”、“繁与简”、“偏与正”、“旧与新”、“过分与适度”之间的分寸如何把握?至今没有找出合适的“度”。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还有近代的康、梁“废科举、兴新学”,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毛泽东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都蕴含着很出色的课程改革,遗憾的是,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竟没有从中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宝库中寻求理论支持,反而视为“历史垃圾”而抛掷一边。新课程在理论构建上的先天不足,已经引发诸多负面效应,甚至产生了误区。许多基层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面对实践不知所措,弄出了很多不伦不类的“教学改革”。
二、根治新课改“先天不足”的“有效良方”是大力推进本土化。
何为新课改的本土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基础、人口素质、民族习俗、人文传统各不相同的区域,在实践新课改过程中,把国家关于课程改革的目标、原则、要求、策略创造性地应用于当地实际,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和运行机制,使新课改深深地植根于本乡本土,带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此乃新课程的本土化。
如何推进新课程的本土化?第一,必须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传承中国教育传统,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新课程理论体系。开展新课改的理论研究,应遵循四条原则:1.新课改应从本国度、本民族的优秀教育积淀中开掘理论源流,提炼概括出若干精典理论,做到古为今用。2.新课改应从外国的理论宝库和丰富实践中借鉴有用的东西,但必须经过消化吸收,化为自己肌体上的血肉。3.新课改应充分关注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善于从中提炼、概括原生性的理论。4.新课改理论研究应当创造自由争鸣的宽松环境,允许不同意见发表。第二,地方课程改革应当把国家关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标、原则等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大力推进本土化。首先,地方和学校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地方应当在国家给予的空间之内用好自己的自主权。一是选择教材;二是根据当地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三是对国家通用教材进行补充、完善和改编。其次,地方和学校要创造性地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地方和学校应当充分挖掘社区和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再次,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大力推进“三级课程”的一体化。地方和学校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一定要把三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的关系,以及各类课程的课时安排等。第三,课程改革要同教育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新课改管理的协调化。首先,要加大评价制度改革的力度。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使其有效地引导新课改。其改革的方向是由全国统招和少数省、市统招加快过渡到办学单位自行招生。其次,要加强对新课改的统筹协调。如“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到底研究什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到底如何投身课程教材改革?各种中小学教研机构如何把新课改作为中心工作?新闻媒体如何宣传?都应由省级教育部门作出一些具体的规定,并加强督导、检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我为你做了多少
- 爱幻想的弟弟
- 妈妈的爱是特别的爱,无私的爱,伟大的爱.孟永
- 我的姥姥
- 有其母必有其女
- 难忘的陈老师
- 可爱的小表弟
- 我的好朋友
- 假如我是糖果大王
- 李老师
- 祝福
- 自我画像
- 懂得放弃
- “歌迷”一家
- 东东的“水库”开闸“泄洪”
- “天书降神”新议——北宋与契丹的文化竞争(二)
- 明代的御马监
- 唐蕃汉藏文献的翻译与交流
- 清初内蒙古地区流民问题析论
- 民间记忆的重塑:清代山东的驱蝗神信仰
-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吐蕃的传播
- 两宋茶诗与茶事(2)“分茶”(续)
- 「说三分」与关羽崇拜:以苏轼为例
- 明代饮食思想与文化思潮
- 两宋茶诗与茶事(4)“点茶与点汤”
- 唐蕃经济交流
- 唐蕃科技交流
- 汉藏古代哲学思想的交流
- 明清时期商业风险及其防范刍论
- 《黑龙江外纪》所反映的清代黑龙江社会经济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4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5
-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4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1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2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2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4
- 预报下雨的动物
- 雨天的歌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6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1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3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