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课改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课改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育人”。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权威者向参与者、激励者转变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
2、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语文教师要求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
3、新课程更需要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三、改变原有教学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增强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产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评论或精湛的讲解。
四、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个体。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总之,语文课程改革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也为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供机遇。每一天语文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教师要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感受高三
- 都是转笔惹的祸
- 一刹那的美丽
- 寻找幸福
- 竞选部长
- 迷恋后的旅途
- 第十七个愿望
- 这些年,我一个人
- 高三自白书
- 荡秋千
- 逃不过那一抹忧伤
- 我想再次握住你的手
- 人在高三
- 怀念
- 成长的烦恼
- “最家长”的孩子长啥样
- 请找到除饭菜之外的好多爱
- 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 小甜心可不是天生哒
- 孩子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成长有烦恼,家长先别恼
- 没有一条社交原则适应于任何情况
- 让孩子读离生活最近和最远的书
- 磕掉的牙别扔,还能满血复活
- 发现中国文字之美
- 清明节避不开的话题
- 令人震惊的发现
- 父母和子女亲昵该有的分寸
- 用游戏带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
- 儿子记生字难,我不着急
-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 新课标下怎样引导新教师听课
- 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的优势
- 对《故都的秋》的一点探索
- 追求“学生活动充分”的高层次教学境界
- 郑敏:关于《金黄的稻束》
-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下)
- 语文教育该姓“文”还是该姓“白”?
- 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一)
- “语文是什么”
- 初中语文知识大盘点(上)
- 张之洞与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比较
- 新课改的先天不足与后天根治
- 开展教学科研对中小学教师个人的意义
-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