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名师们“名”在哪里
由《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共同主办的“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一个名师团队的展示及其构建成因专题教研活动”于11月3日至11月4日在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举行。两天里,我们欣赏了华应龙的《圆的认识》,贲友林的《找规律》,徐斌的《九加几》、施银燕的《寻找数据的代表》、蔡宏圣的《用字母表示数》、许卫兵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聆听了张兴华《重提教育教学心理》的精彩报告。遗憾的是,张齐华的课因为我们要赶时间返回没有听到。2天的学习活动,让我们零距离真切地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深切体验到什么是执著!什么叫名师!
一、“名”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从名师的展示课上,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都花费了相当大的时间与精力。
华应龙老师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寻宝画圆”游戏。为了不让学生涂改,华老师“借”走全班学生的橡皮,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够画出的完美的圆。这样设计的目的很明显,是让学生经历在没有圆规等工具的情况下无法完成画圆任务的过程,由此让学生明白画圆是很“规矩”的工作,只有“确定圆心和半径”才能画出符合要求的圆。
虽然我们早已知道过程的重要性,可在我们的课堂,我们似乎对数学结果以及运用结果去解决数学问题更关注些。其实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才建构得更具有生命力。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们花费大量的心血,精心设计好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中“做数学”,在经历中感受,在经历中提炼,从而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二、“名”在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
新课程不仅给教师带来新的理念,还给教师带来新的困惑。当学生的思维超出预设,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静态的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才能实现超越。
贲友林老师在执教《找规律》一课时,提问学生:“伸出你的左手,有几个指丫?”学生回答:“4个”。老师又问:“再伸出你的右手,有几个指丫?”学生回答:“8个”。立即有学生反驳:“不对,是9个指丫。”老师问:“怎么会是9个指丫呢?”学生解释:“将手腕并在一起而将拇指分开就是9个。”老师表扬:“你太聪明了!”
这是一个课堂生成的问题,如果是我们执教,也许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贲友林老师恰恰抓住这一生成问题继续他的教学:“那如果将手指围成一个圆呢?有几个指丫?”学生将手腕靠拢十指分开呈空心球状,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10个指丫”。其实这个知识点正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物体间隔一字形排列,两端的物体总是比中间物体多一,而围成圆形“密闭”排列的物体个数是相同的。贲老师利用课堂的生成问题轻而易举地引导学生解决了物体“开”、“合”相间排列的规律。
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这个课堂生成其实是建立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的,预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的方方面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黄土
- 伤感长鸣
- 夕照随想
- 毕业班
- 十八岁的记忆
- 生活
- 消极
- 怀念母校
- 流逝
- 我从山上来
- 收藏彩票收藏快乐
- 我的阅读故事
- 水木时光
- 故乡童年骑在牛背上的我们
- 和音乐一起走过
- 磕掉的牙别扔,还能满血复活
- 没有一条社交原则适应于任何情况
- 清明节避不开的话题
- 成长有烦恼,家长先别恼
- 发现中国文字之美
- 令人震惊的发现
- 小甜心可不是天生哒
- 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 请找到除饭菜之外的好多爱
- 孩子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最家长”的孩子长啥样
- 让孩子读离生活最近和最远的书
- 儿子记生字难,我不着急
- 用游戏带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
- 父母和子女亲昵该有的分寸
-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解读
- 曹明海教授主持“语文课程文化”在线讨论整理稿
- 是审美还是宣扬暴力
- 我心中的教育天堂
-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信息化探索
- 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评估和思考
- 小学课改:语文该怎么学
-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 语文人格教育论纲
- 语文新课标的三个回归
- 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
- 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语文学科内容考试复习参考
- 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
- 北京:小学语文考试将加强写字考查
- 名师们“名”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