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访《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的作者刘捷博士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和探讨,不少学者提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真知灼见。刘捷博士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著作(《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一本。“当前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该是着眼于对他们知识、技能和观念的进一步补充,还是应该更强调对他们作为教师在整体素质上的转型?”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为什么要强调教师专业化?怎样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一书的作者刘捷博士。
问: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如果是,教师这个专业有哪些特征和标准?你所认为的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怎么解释?为什么不能说是一个完全的专业?和其他专业有什么不同?
答: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小学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的争论一直兴趣盎然。有人认为教师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有人认为教师只能算是“半专业”或“准专业”,也有人根本否定教师的专业性。从职业社会学来看,20世纪发生变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许多职业进入了“专业”的行列。因为各种职业的结构与性质均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要想了解一个职业是否是专业,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以及“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的程度如何。
一个成熟的专业工作,应该具备下述特征与标准: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如果严格地按照专业的标准去对各个职业逐一进行考察,恐怕没有一个职业完全符合要求,即便是律师和医生职业也是如此。但专业化水平高低还是有的。依据以上所说的专业标准和特征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可以说,现在教师职业发展已具一定的专业水准,是一个部分的而非完全的专业,正在努力朝着完全专业的方向前进,是“形成中的专业”。
一是,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在现代社会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这种作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二是,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一直非常强烈。三是,尽管对教师应掌握哪些知识存有争议,但青少年的培养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教师,各国都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实施教师教育,教师专业训练的年限、程度日趋提高。四是,教师任用资格与在职进修日益制度化、法律化。
五是,教师拥有的专业自主权有适度的保证。六是,教师的经济待遇和职业声望正在提高,过去并不被看好的教师职业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吃香”,出现了一个教师职位几十个人竞争的场面。可见,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实质上并非是有还是无的问题,而是专业化程度高与低的问题。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
与其他专业工作如医学、法律、工程相比较,略感逊色,但其地位高于半专业而接近完全专业,处在专业和半专业的中间状态。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比较复杂的专门培养人的职业,它不仅要求其从业者具有远比一般人更为丰富和厚实的多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学科知识,作为自己实施教育教学的原材料,而且更需要从业者掌握一般社会成员不需要或不必系统了解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规律。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现任主席、教育学家李·S·舒尔曼指出:“现在,新的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概念已经出现。
这些概念与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相联系,包括道德观、理论理解、实际技能、判断、从经验中学习以及专业社团责任感的发展等等。”在当代教师教育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概念,得到了广泛而普遍的支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听水唱歌
- 新一代的青春
- 我们要做幸福的“90后”
- 九月,愿友情未央
- 八十年代记忆
- 微笑
- 还是应该种田
- 祭奠高四
- 秋日的歌谣
- 曾经的校园民谣
- 爱啥子
- 奋斗与夜里的歌
- 登山者
- 倘若听的时光眠
- 阳光下的瓦片
- 一定让孩子体会一次考满分的感觉
- 多年父子成兄弟
- 29例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
- 如何制作环保酵素
- 有对母女是闺蜜
- 最好玩的玩具
-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 父母与孩子要有一条联系的“专线”
- 我院69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 止咳?
- 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答案
- 跟孩子疯狂打闹,好处N多
- 让我“触目惊心”的“最家长”
-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呼吸机管理的意义分析
- 学生喜欢教师的那些优秀气质?
- 跨越世纪的辉煌
- 访《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的作者刘捷博士
- 小学写作教学适当渗透写作知识的探讨
- 聆听心灵的瞬间微颤
- 关于语文教育研究
- 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四)
- 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 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下)
- 浅谈如何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
- 语文课堂拒绝多媒体
- 值得一读的《名作重读》
-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容设计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