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按什么样的框架来设计?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有一个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大致相当于现在课程标准的目标部分。上个世纪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按知识系统、能力系统来设计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诸种语文学习行为着眼构建课程目标系统,各个板块都包含了比单纯的知识系统、能力系统更为丰富的内涵。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次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加强对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目标的整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这一角度切入设计,尝试建立一个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系统的新的语言模型。

一、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目标这一部分的开头,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有一个总的概括,即所谓总目标。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都在总目标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必修课程目标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的特点拟定目标。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总目标分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加以陈述。

第一部分,针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特点,要求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并结合进一步的语文实践,使语文素养的各方面要素融汇整合;

第二、三、四部分,大体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审美、探究、应用能力的思路;

第五方面,对学生提出相对来说更高的要求,把目标指向创新。

为了使这目标系统的框架更加清晰,每一部分用两个关键词来提领,这两个词描述两个既是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差异的学习过程。各个部分整合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要求。这几个词中,有的给人的感觉是学科专门性弱一些,但这样处理也有有利的一面:便于沟通不同学科里相同的学习行为,体现当前高中阶段各学科的共同目标追求。

第一部分,积累·整合

对高中学生提出,不但要有随机的积累,更要注意有目标的积累,并在积累中注意梳理;要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在学习方法上,一要了解多样的学习方法,二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三要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要通过梳理,在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使语文素养的各方面要素整合起来。

第二部分,感受·鉴赏

这一部分重点阐述感性层面的学习要求、关于培养审美能力的要求。

阅读中,既要注意品味语言,又要感受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还要注重发展想像力、审美力;要注意感受大自然、感受人生,感受艺术美和科学美;通过高中语文学习,要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包括口语的和书面语的语感;具有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要能深化热爱祖国语文和中华文化的感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第三部分 思考·领悟

这一部分侧重于理性学习、探究学习的要求。

这里对高中学生的阅读,相对义务教育阶段而言,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选择地阅读,这和第一部分中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的目标相呼应。高中学生要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不能仅仅是按照他人制定的计划学习,要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提倡选读经典名著,注意与文本对话;这一部分的阅读、思考、领悟、探讨,目标既指向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探究能力,又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既主张独立学习,又提倡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第四部分 应用·拓展

这一部分侧重于要求提高和发展语文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学习,获得良好的应用能力,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文;在广泛的应用中,进一步了解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长处、弱点和倾向,在这基础上选择某个方面有重点地发展,这个方面既要能满足自己的爱好,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潜能,又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许可。

语文的应用中,要重视对文化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思考、传承、剖析、传播和交流。

要注重跨领域的学习,包括同一领域里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不同学习领域之间的沟通,学习、工作和生活领域之间的沟通,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拓展应用范围,提高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

第五部分 发现·创新

这一部分对有志于在语文探究、创新方面发展的高中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习从语言、文学、文化现象中发现问题,学习思维的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创新。

这里特别提出要注意观察常见的事实和过程。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包括听惯了的和看惯了的,人们对里面存在的问题往往习焉不察,关于发现的目标,要求学生对种种习以为常的现象留意观察,喜欢问个为什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从原来看不出问题,到后来能一次、再次地发现问题,这样,就慢慢养成了探究意识,逐步增强对问题的敏感性。

这里还要求学生,不但要乐于接受现成的知识,乐于和他人持相同的态度和见解,而且还应该敢于探索和他人不同的方法、结论等,寻找新的学习途径,探寻新的思维过程和新的表达形式。

对一些意蕴丰富的优秀作品,提倡从多个角度,逐步由浅入深地反复阅读,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能体会到每读一次就会有一次新的收获。阅读古代作品,一方面要联系现代思想观念来看待里面的人物、事件和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思考问题,不能简单化。

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要尊重别人的意见或成果,不要轻率地否定他人;要乐于探索新事物、新问题,但要养成踏实、严谨的作风。

二、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

课程目标主要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课程目标努力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当今时代的教育观念,如: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与文本展开对话,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注重合作学习。注重个性化阅读,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无论是必修课程目标,还是选修课程目标,都注意从基础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对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如:

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在课程目标中,对于学生的发展方向、学习方法,都十分注重个性化和选择性,如: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积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

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供学生自主选择。每个选修系列包含若干方面的基本要求,可以开设多门选修课。学生选择某一门选修课,并不要求他们达到这一选修课所属系列的全部目标,例如,选修新闻通讯的阅读与写作这门课,能达到新闻与传记这一系列的前三项目标,但不一定能实现有关传记方面的目标;学生选择应用文写作或演讲与辩论的选修课,实际上是选择了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中的一部分目标,顾不到对语言文字应用现象探究的目标。选修课程目标的选择性,不仅意味着可以在不同系列中进行选择,还包含了可以在同一系列的目标中进行选择的可能。

2、专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

课程目标中有些内容是语文学科专有的,如:

加强语文积累,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

在学科教育中,有些目标是多门学科共同追求的,有些内容是多门学科交叉的。对于多学科交叉的内容,语文课程则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目标,如: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大多是综合的,有的是学科内的综合,有的是跨领域的综合。

3、指向、过程和层次

课程目标有对具体内容达成度的要求,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取法乎上的指向,一种理想的追求,如: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审美境界,高尚情趣,道德修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思想、行为准则,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严谨、求实的学风课程目标的表述充分地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如:提高……感受……,提升……,深化……,体会……,追求……增强……学习……,培养……。

课程目标也体现了层次性。首先是普通高中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层次差别,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有较丰富的积累,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 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 能在生活中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

述自己的意思 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

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 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

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 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

的传播和交流

选修课程目标和必修课程目标也有着层次的差别。

课程目标有的表示比较明确的达到程度,如: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

有的目标则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让学生在有关目标的要求下达到不同层次的程度,如:

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日的歌谣
曾经的校园民谣
八十年代记忆
我们要做幸福的“90后”
祭奠高四
九月,愿友情未央
阳光下的瓦片
倘若听的时光眠
登山者
听水唱歌
爱啥子
奋斗与夜里的歌
微笑
新一代的青春
还是应该种田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70例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分析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腹腔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探讨
在地市级医院开展胸腔镜的特色与经验分享
130例鼻腔鼻窦肿瘤临床影像学分析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35例疗效分析
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
乙肝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相关研究
妈妈,再爱你一次
组织速度成像与应变、应变率成像在冠脉狭窄程度上的分析
1例白塞氏病术后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
脑恶性胶质瘤复发的再次手术治疗体会
呼吸道疾病40例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析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86例临床研究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顾云龙〗体会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当务之急
让学生乐读善悟
为语文教学招“魂”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课改,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日理万机的英国公学教师
师生关系平等:反思与重构
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
优秀教师自主成长:内涵与策略
明清实学的学术转型及其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
没有思想就没有个性
突破“文选型”语文教材模式的多向思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