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

一提语文课的诗意,有人会这样想,这不是把语文课搞得玄乎了吗?下意识地就会把它与要“简简单单学语文”,语文课要上得“扎实、朴实”抵触起来。其实,非此即彼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正如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一样,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诗意。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缺少了诗意,那是诗意的失落,是教师缺少一种意识,缺少自觉地去发现去追寻罢了。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其意义在于,它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更走近语文教学的本源,从而更能实现我们孜孜 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鹄的。

众所周知,诗原本是一种文学形式,人类的文学是以诗歌开篇的,在未出现文章以前,诗就有了。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著作。究其缘由,也许诗就是人类心灵中最隐蔽最美好的语言,最能表达质朴而纯真的情感。什么是诗意呢?诗意就是蕴藏于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意念。如果诗意只存在于诗人的笔下,那我们的认知太浅陋了。诗意地栖居,原本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为美好的理想之光所照耀,那么,我们的生活、我们所做的事便赋予了诗意。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人应该而且可以“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诗意的事业,因为它是教人求真、向善、臻美,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事业。有首歌这样歌颂教师工作的诗意: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追寻语文课的诗意,是追寻语文课本该有的东西,也就天经地义的了。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就得认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这是一片诗意盎然的土地。人与之打交道的不外乎人与物,可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儿童,这是我们的殊荣。诗意与年轻的生命有着天然的本质的联系,儿童历来就有天使的美誉。我们脚下是一片最纯洁,最少污染,保留着生命的原生状态的土地。每一个儿童都是幻想家,心灵中都藏着一串彩色的梦,有梦就有诗。如果说“几乎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那么这段人生中的岁月,主要是指青少年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耕耘未来,怎能不勃然心动、激情满怀并引以自豪?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就得认识语文课的神圣职责——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儿童正因为稚幼,才具有潜在性、可塑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教学的本源是在为学生的生命垫底。垫什么样的底呢?当然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一道亮丽的底色。这就是说,不能把语文教学仅仅视为是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写字、增长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品质,诸如生成智慧、丰富情感、锤炼意志、完善人格等,使他们知、情、意、行的发展和谐统一,成为一个完善的独立的人。

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是在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中进行的,是在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中完成的。教师善于发掘和把握文本中的诗意是这项工程的前提条件。文本大多是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是文学性的显著特点。它总是以最美的语言描写世间最美的状态和情景,这就是诗境;它总是以丰富的形象来表达最感人和最令人遐想的情思,这就是诗情;它总是选择最精美的文字来负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诗句。从文本的诗境、诗情、诗的语言中,学生能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尤其与经典性的文本对话,学生更会得到一种温暖而厚重的精神力量,会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占据一个“制高点”,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境界。让学生与经典文本对话的意义,正如惠特曼在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对每一篇课文都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精心地开掘,以致取其琼浆醍醐去滋润学生的精神家园。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就是追寻艺术化的教学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既有生命的价值引导,又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爱意氤氲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此说“境界”,非指教义抑或学问的造诣程度,而是指一种“情与景相统一”的教学境地。在这种境界里,教师不仅娴熟地综合性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而且按照审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诗意与美感相联。因而诗意语文大致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和谐统一。教学拒绝了指示性或指令性,拒绝了机械的文字图解和操练。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和求索,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享受,不再是一种重压和劳役。2.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深层次的心灵对话,在文本所营造的特定形象或情景中,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相互交融。教学以情感、形象“说话”,教师不再肢解课文、理性说教,文本的语言不再是卧躺在纸面上的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站立起来,对学生诉说衷肠。3.文本的阅读,教学资源的拓展,学生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思维有自由翱翔的空间,各种异见、创见得到充分地尊重和鼓励,学生不再死读课本,教学告别了僵化的窒息学生生命的目标一元化、过程同步化、评价标准化。4.教学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教师能熟练地综合性运用教学技能技巧,并能给学生以适时适度的点拨、启发和引导。教学手段不再只是课本、黑板加粉笔,毫无情趣与生气。5.教学过程摆脱了呆板、单一、松懈,不再令学生昏昏欲睡。而是具有一种节奏美、韵味美,简洁紧凑、缜密雅致,跌宕起伏、行云流水,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吟回旋,似一首曲子有着内在的旋律,时时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语文教师得怀有诗情,得富有教学魅力。诗意需要智慧,需要真情,上课照本宣科、捉襟见肘,情感冷漠僵硬的教师与语文课的诗意是无缘的。教师的诗情、教学魅力哪里来?它源于理想信念的守望、文化底蕴的厚积和语言功底的修炼。平日有了这些“能”的蓄积,教学时才能激情释放,言语才能包蕴文化和智慧的含量,才能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才能像磁铁般地深深地吸引学生徜徉于语文课的诗境。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如果说是一种“浪漫”,那么这种浪漫要与做事的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即要实现“浪漫”与“现实”的统一。追寻语文课的诗意不能离开语文的基础性,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文课必要的基础性训练。反过来,重视语文课的基础性不能失去它的诗意。语文课是实的,但不失空灵;语文课是灵动的,但不失扎实。值得我们探究的是,要用诗意去观照基础。诗意,就在识字写字开始的语文基础性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高中
闲话情缘
公交
那些世界,使我心静
爱在孩童时
月夜登泰山
海风轻轻吹
不记得
倒数计时
一片天下的家园
飞飞糖
兰州打工心得
上学的路
天使
雨约
温泉浴疗的宜忌及其治病机理
附子的毒性表现及解毒方法
脂肪因子Vaspin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早期结直肠癌基因诊断的相关研究
产科安全管理及防范差错事故的对策
直接显示嗜银纤维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
低剂量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的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加麦冬黄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症
微量注射泵使用中的血管保护
肉毒毒素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Rho GDI 2在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概述
岳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20例早期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终止妊娠体会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
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灵性与理性
教师即课程——巴金“灯”情感教学案例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语文教学现状谈
汉字与中国文化
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两难问题”浅析
解读新课程下的“大语文教育”
学问不是评出来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沿革
语文教学中的训练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