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3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摘要:转换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育实践,提高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强化专业素质,适应教材需要,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坚持教育科研,走以研促教之路,加强心理按摩,保持心理健康,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教育观念;教育实践

新课标的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

新课标的具体实施,归根结底要依靠的还是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本身是否具备高素质,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所以,为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怎样的素质要求呢?

本人以为,除了政治思想、道德伦理素质之外,再即,专业文化素质,教学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学科综合素质和教育科研素质等等,其中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最为重要。如何使自己具备这些素质呢?

一.转换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育实践

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育态度和行为。然而目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观念需要彻底更新的还不多。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关键中的关键。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只为升学服务的教育观,树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诸育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即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要努力转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水平的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等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优化,个性专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综合评价的质量观;要努力转变只有考上大学的人才是人才的观念,树立教育要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建设者的观念,确立评价学生重综合素质、重实际能力的人才观。教师要用上述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做到“三要”: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的结果是使学生成为知能一致,知情协调,一般能力与创造品质并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德才兼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似乎说的就是这个理。应试教育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师唯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不断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二.提高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就指出教师品德的重要性:“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自己不断地提高教师素养就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一,提倡敬业、奉献精神。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学识上的影响,更有思想的、人格的影响。教师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作为对于处在变化、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人,他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这正如雪莱所说的“除了道德和才能以外,任何人无权凭其它条件而受人尊敬。”教师的人格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影响。

第二,建立现代师生关系,摆脱粗放式的教育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教育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传统的方法把教书视为职业,习惯于抓两头促中间,习惯于以点带面,习惯于按分数排队。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这就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研究自己的学生。今天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层,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各不相同,阅历、经验、价值观千差万别、风格各异、兴趣爱好多样。如果教师“目中无人”,如果还象过去那样按老习惯试图把学生统一在自己的旗下,搞所谓的“令行禁止”,把得意的学生捧上天,让其他学生得不到尝试的机会,那怎么谈得上让每位学生都取得成功呢?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师生关系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进步。现代的师生观倡导的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平等地对待学生、以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不成熟的、发展变化中的,对他们正确引导、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帮助关系。这样,才能彻底改变那种粗放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真正把精力放在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上,努力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

第三,增强依法从教意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坚决执行《教育法》、《教师法》增强依法从教的意识。要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严禁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以身立教,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三.强化专业素质,施应教材需要

跨进新世纪,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更新,信息传递将飞跃发展。当今的学生是伴着电视长大的一代,电脑网络的出现使学生的视野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学科结构看,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综合的趋势。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它顺应时代的需求将推出,新实验教材亦将使用。新课标新教材强化了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构建了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课程系统。如果我们不会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方法就难免误人子弟。因此,教师除必须具备较厚实的语文素养还应有宽广的史地、艺术等人文知识基础,乃至理科与之相关渗透交叉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学养,增强学科综合素质,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据介绍,新课标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任务。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把握人文性、实践性、母语性等这些学科特点,着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依旧沿袭习惯的老一套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诸如程序化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阅读课文、当堂讨论、练习,当堂知道结果、小结。或是串讲的模式,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词句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一套,教学内容仍然被固化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框框内,那么,“新课标”只能是一纸空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能停留在口号上。传统教学,重“教”轻“学”,重灌输轻获取。灌输充其量只完成知识的传递,教师如果只关心给学生传递信息,却从不关心学生怎样收集信息、应用信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被忽视,积累、感受、实践、创新的学习活动被剥夺,又怎样能指望学生语文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美呢?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与发展好坏受多种因素制约,而主要因素是看其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体验。比如,语文教学中语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培养?语感就是直觉,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唯有对文学、文化作品进行审美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深入到达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

教师要摆脱当教材内容更新、丰富时或学生思维活跃时一筹莫展,惊叹“这书没法教了”的尴尬局面,唯有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学养。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李叔同先生正是我们最好的榜样。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先生时曾说过:“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更重要。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光,故能令人敬仰。”李先生的人格是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的,仰慕李先生人格魅力的后人,不是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学养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片天下的家园
闲话情缘
雨约
高中
月夜登泰山
倒数计时
天使
飞飞糖
兰州打工心得
爱在孩童时
上学的路
那些世界,使我心静
公交
不记得
海风轻轻吹
早期结直肠癌基因诊断的相关研究
产科安全管理及防范差错事故的对策
肉毒毒素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脂肪因子Vaspin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20例早期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终止妊娠体会
微量注射泵使用中的血管保护
附子的毒性表现及解毒方法
六味地黄丸加麦冬黄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症
温泉浴疗的宜忌及其治病机理
低剂量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的研究进展
直接显示嗜银纤维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岳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
Rho GDI 2在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概述
语文教学中的训练不能丢
语文教学现状谈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沿革
灵性与理性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汉字与中国文化
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
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现状分析
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两难问题”浅析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解读新课程下的“大语文教育”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教师即课程——巴金“灯”情感教学案例
学问不是评出来的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