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沿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沿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5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沿革

第一阶段(1950一1955)解放初期的语文课本

1950年,选用解放区的中学语文课本。195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它继承了解放区的中学语文课本的优良传统,突出课本的思想政治性,也借鉴了国民党统治区一些国文课本的编写经验。这套课本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革命各方面的胜利,消除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思想对课本的影响。缺点是在语文教育方面没有来得及作周密的考虑,语文能力训练和语文知识没有系统安排,忽视文言文,课本分量偏轻。

第二阶段(1956~1957)文学、汉语课本

这是新中国中学语文课本的第一次改革。1954年开始编写,1955年开始试教,1956年在全国推广,1958年这项改革在全国停止。人教社按照《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的精神编写初中文学课本,共6册;高中文学课本则是按照《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的精神编写,共4册。这套课本的文学教学目的任务和各年级教学要求比较明确,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文学教学体系,选文绝大多数是名家名作,编排方式灵活多样。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过分强调纯文学教学,忽视作文教学,忽视一般语文能力的培养;按照文学史系统由古到今的编排方式,违反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偏重思想内容和文学形象的架空分析,忽视课文的语言文字教学;分量偏重,一些课文过长等。人教社按照《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编写初中汉语课本,共6册。这套课本的汉语教学目的任务和各年级教学要求比较明确,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汉语教学体系,注意多举例子,使学生从反复练习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律。其不足在于内容烦琐,分量偏重,与文学课本脱节,不切合学生读写的实际运用。

第三阶段(1958~1960)重新编写的语文课本

1958年,人教社开始重编综合性的语文课本,初中6册、高中6册。这套课本选材面广,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文学作品。课文按思想内容组成单元。语文知识性短文穿插在各单元之间。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过多选人结合政治形势的文章,使课本几乎成了报纸杂志的文章汇编。课文总数偏少。

1959年的语文课本修订本与1958年本相比,增加了课文篇数,补充了语文知识性短文,增选了文言文,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仍然偏重课文的思想政治性,对语文的工具性重视不够。

1960年,语文课本的修订本修订幅度较大,继续增加课文篇数,并增加课文难度;课文按记叙、说明、议论的顺序编排,分精讲、略讲两种;语法知识分散在各册的练习里。但仍然存在不恰当的强调政治的倾向,有些课文篇幅过长,单元的编排缺少计划性,对语文训练重视不够。

第四阶段(1961~1965)新编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和新编十二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

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是人教社根据中央关于缩短年限、提高质量的指示编写的,1961年开始编写,1964年完成,初中6册,高中4册。这套课本注意思想政治教育,选了不少政论文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文章;注意培养读写能力,选文力求典范;课文的编排试图以培养读写能力为序。不足是缺少实用性的课文,没有应用文,说明文很少;在编排上,各年级的语文训练的重点不明确。新编十二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是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精神编写的。1962年开始编写,到1964年编出初中一至四册,没有编完。这套课本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扩大了选材范围,提高了语文质量;重视多读多写。不足是忽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排斥文学教学,编排缺少严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五阶段(1978~1988)“文革”后重新编写的语文课本

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是根据《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诗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精神编写的。1977年开始编写,1979年编完,初中6册,高中4册。这套课本对肃清“四人帮”在语文教学中散布的流毒,拨乱反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不足是“时文”多了一些,课文总数偏少,编排的系统性不够严密。

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于1981年开始修订,改为正式本,同时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六册,全套共12册,供全日制六年制中学使用。这套课本进一步排除“左”的影响,扩大选材范围,提高了课文质量;增加了课本分量;编排有序,由浅入深;加强了语文练习。但教学目的任务仍不够明确,编排的系统性仍不够严密,对实用性仍注意不够。

根据1986年12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人教社从1987年开始对全日制六年制中学语文课本进行修订,1988年完成。这套课本明确教学要求,减少语文教学的随意性;提高课文质量,增强时代气息;改进编排体系,形成训练系列;调整语文练习,突出语言训练。不足是:富于时代气息的课文的数量仍然嫌少,有些课文的典范性不够;课本的弹性不够,教学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学校的师生感到负担偏重;初中语法教学内容多了、繁了,要求偏高。

根据教育部1981年颁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精神,从1982年起,人教社编写了一套供重点中学使用的中学语文试验教材。初中课本1982棗1985年编出试教本,定名为《阅读》《写作》;1986棗1989年修订为试用本,定名为《阅读》《作文·汉语》。这套教材初步建立了阅读、写作和汉语知识的教材体系,有计划地设计了课文练习,尤其是对阅读训练系统的建立作了探索。高中课本1985~1988年编出试教本,以后又经过两轮修订。这套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阅读训练,根据阅读能力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编排出序列,高一文言阅读训练,高二文学鉴赏训练,高三文化著作研读训练。写作、听说训练着眼于实际运用,也编排出系列,高一思考与表述,高二思路与章法,高三思辨与立意。

第六阶段(1989~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和新编高中语文课本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和1992年颁布的试用稿的精神,从1989年开始,编写“六三”制、“五四”制各一套初中语文课本。三年制教材的总体结构分三个阶段,课文阅读分三种类型,课文练习分三个层次,对语法教材作三点改进,全套教材既有明确要求又有较大弹性。四年制教材除总体结构多一个阶段,其他都与三年制教材一致。普遍反映这是人教社编写出版的几套初中语文教材中较好的一套。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根据1996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新的课程计划以及随后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的精神,人教社编写了与义务教育教材相衔接的高中语文课本。这套课本改革了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加大教材弹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按国家教委部署这套新教材1997年秋季起在江西、山西和天津进行试验。1999年底教育部决定,2000年秋季起全国选用修订后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高中选用在山西、江西、天津三省市试验后修订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

自1950年以来,人教社还编辑出版了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高级中学及海外中文学校等各类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天使
月夜登泰山
那些世界,使我心静
雨约
爱在孩童时
海风轻轻吹
闲话情缘
公交
不记得
一片天下的家园
上学的路
高中
兰州打工心得
飞飞糖
倒数计时
肉毒毒素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早期结直肠癌基因诊断的相关研究
脂肪因子Vaspin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Rho GDI 2在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概述
六味地黄丸加麦冬黄连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症
产科安全管理及防范差错事故的对策
温泉浴疗的宜忌及其治病机理
微量注射泵使用中的血管保护
岳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附子的毒性表现及解毒方法
低剂量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的研究进展
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
直接显示嗜银纤维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20例早期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终止妊娠体会
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两难问题”浅析
解读新课程下的“大语文教育”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
灵性与理性
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
语文教学现状谈
语文教学中的训练不能丢
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现状分析
学问不是评出来的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教师即课程——巴金“灯”情感教学案例
“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
汉字与中国文化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