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0
中学教师的成长规律
align=left>
教师的成长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根据当前小学教师的成长情况,我们可对教师生涯做如下设计。
1.参加工作1年,是适应阶段。这阶段拜师学习,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此过程中,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这个阶段是教师生涯的第一站,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立住脚”。
2.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主要是教师的“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计算机)等一般基本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的基本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过硬的基本功,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
3.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这—阶段的教师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从而构建了自身经验体系。可说在三尺讲台上“站好脚”。
4.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这是教师在教学业绩上提高不明显,出现心理学上的平台状态”或“高原现象”,许多教师满足于自己的那点经验和技能,就此裹足不前。而那些有远大抱负的教师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扎入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蓄势待发。可以说在三尺讲台上“上下求索”。
5.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少数越过“高原期”的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育专家。此阶段的教师熟知如何激活兴奋点、顺利通过分歧点,维护和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教师因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学科指导能力,业绩突出,被评为省、市的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
6.第12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教师“成家”阶段。在成名教师当中,有些教师不满足于在学科教学方面已有的建树,继续走教科研之路,并把研究的触角伸到教
书育人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上,在做好“经师”的同时,更注重做好“人师”,形成自成一体的教学流派。同时,在对教育有深厚的积淀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上不断创新,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育教学问题,最终成为教育“名家”。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大放异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尊重眼泪
- 电话
- 回忆
- 不了解
- 清晰
- 笔尖的踪迹
- 另一种乡村生活
- 忽悠高三
- 七月徘徊,八月离别
- 寻找我的小打小闹
- 会考那几天
- 美丽
- 悲伤
- 博大的爱
- 烟消云散
-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思路举隅
- 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
- 中学教师的成长规律
- 语文教学需唤醒语言的原初诗性
- 汉语遭“内冷外热”尴尬
- 关于大语文教学观与网络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 杰恩•帕里尼:诗歌为什么重要?
- 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及力戒虚浮之风
- 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普通教师与特级教师之间边界多大
- 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及力戒虚浮之风
- 从一节课看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模式
- 一种发展个性提高素养的语文学习模式
- 专家出手(五):设计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