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7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和文本回归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很喜欢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在8岁的时候“我”绞尽脑汁要把结尾改得皆大欢喜,18岁的时候“我”从中读到了爱情,28岁的时候“我”开始担心人鱼公主的家人,38岁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它的写作技巧,48岁的时候“我”认为人鱼公主是在严峻的考验中锻造高贵的灵魂……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深刻体会。推荐给学生看的时候,学生们说,原来文章可以这么读!
一篇文章怎样解读才算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标准答案”一统天下,让学生从什么角度读,读出什么结论都有预先的设定。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在积极的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细想一下,不难发现在这种表面的热闹下却有不少弊端:真正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只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动起来,教师也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理解,往往是通过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追问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仍是以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教学目标,这其实仍是一种填鸭式的机械被动的学习。
而现在呢,“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运用充满魅力的鼓励性语言”等等这些句子,是实施新课标以来,我们耳熟能详的。于是,在教改“形势”的合围下,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们便满嘴涂蜜,即便学生的回答离题万里,老师们也会来一句:“很好,同学们真有创意!”之类的话。在老师“亲切”的“表扬”下,课堂的“多元性”是有了,但因此而“迷失”了文本所应有的阅读导向却是得不偿失的。你对我对大家对,你好我好大家好,似乎很民主很前卫,其实也是误人子弟!
《新课标》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少老师也开始把西方的接受美学引入阅读教学,反对“标准答案”,主张“多元解读”,这与过去阅读教学中一切由教师说了算的教法相比,确实是不容置疑的进步。但我们的教学常常矫枉过正,“多元解读”走向了极端有时也会变得很荒唐。一次钱梦龙在某师范大学讲话中举了一个例子:“有的学生读了《背影》什么也没发现,就发现了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当即有位大学老师指教我说:‘学生能够发现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有什么不好!’这就有点荒唐的味道了。”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有学生提出愚公实在太迂了,移山不如搬家;也有学生提出鹬和蚌的故事失实,因为鹬的嘴被蚌夹着时他们怎么可能说话;读《木兰诗》提出女权意识;读《卖柑者言》联系廉政建设;讲到林觉民舍弃小家为人民献身时,竟然有人批评他不懂得爱情。这未免让我们觉得唐突。
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到“随便说”,无论是文本解读的单一向度,还是文本解读的诠释过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误导。前者蔽塞了学生理解的多向通道,使学生思维单一,思路刻板。后者则对文本解读牵强附会,使学生断章取义,扭曲了文本的真实意义,使文本意义严重超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关于年味
- 高飞的冲动
- 心路
-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 等待花开的季节
- 落落
- 星空
- 逝水流年
-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 明天
- 十字路口
- 若有来世
- 蛋白质,原谅我
- 微风过处
- 习惯追逐
-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 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问题(对话)
- 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
- 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 让学生学会感悟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
-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 虚构,还是要真实?
-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4
- 放下包袱,走出误区
- 语文教学的“黑洞”之谜
- 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旗帜
-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 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