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6
独立批评的力量应该是怎样的?
我在媒体工作的,一直坚持业余做摄影批评.感谢今天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分享这么多优秀的思想的光芒,让我能奉献我稚嫩固执的偏见。我希望在几分钟之内表述清楚我的观点。
我发言的主题是独立批评的内涵和风采应该是什么样?我们曾经有过真正的独立的批评吗?我的答案是从来不曾有过。为什么?我先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些年中国不断涌现类似“皇帝新衣”的电影大片,每次观众大喊上当的时候,媒体都会固执的质问投资方和那些大导演一个问题:“你们这样闹,你们考虑过批评界批评家的意见吗?”有一个导演是这么回答的:“我们有批评界吗?我们有批评家吗?他们出过声音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他们只相信资本的力量,从来不认为在当今的中国还有独立的批评的力量,这是对批评的蔑视和羞辱。
我说一个数据,我们的电视台的读书栏目邀请嘉宾去做节目,唯一的一个指标就是重要发行量要突破十万册的,就可以考虑做为邀请对象,这是一个已经延续多年的游戏规则。很悲哀。13亿人的中国,发行量十万册就是畅销书,就可以去到读书栏目做畅销书嘉宾访谈,最近有一个说真话的人是《圈子圈套》的作者叫王强,他在做节目访谈的时候说:“坐到这里的时候,每次都感觉到非常的耻辱和脸红,我们的畅销书的门槛竟然如此的低,因为在欧美所有的畅销书的标志起步价是几百万册,《纽约时报》历来推荐畅销书的最低标准是500万!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看看是哪些人在操持着《纽约时报》的读书栏目,他们是独立的书评家和批评人,他们从来不依附于任何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独立的力量使他们义无反顾地为社会负责,为公众负责。
我们再分享一下,说当下的中国0.4%的人掌握了这个社会70%的财富,这是什么意思?西方发达国家,一个比较标准的数据是4、5%的人掌握着社会50%、60%的财富,我们仅仅改革开放20多年,已经发展到了0.4%的人口掌握了这个社会70%的财富,我看了以后感觉就是我们社会已经高速行进到了市场经济的快车道上,而且比任何市场经济几十年、几百年的国家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格局下,在这种格局下,文化和批评的独立力量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我以为独立的批评首先要保持自己应有的姿态和尊严!我认为是独立的文化批评力量,首先需要我们要有勇气挺身而出,敢于说真话,我以为,一切艺术的根本都是要维护我们人类的尊严,只有维护了人类的尊严才谈得上维护艺术家的尊严。但是坚守这种尊严首先要靠我们自己,然后才是时代和社会的对待。保持有尊严的状态说到底是坚守灵魂的问题,与我们的站位甚至与我们的方向没有关系!
我认为真正的独立的批评的内涵和风采应该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一切批评者对批评者不抱有任何精神和物质的幻想。因为只有真正深刻的批评才可以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切肤之痛,才可以使批评者获得尊重。
二是,你所批评的必须是你所熟悉的、掌握的,并深沉的热爱的事物和人。
因为,批评要有建设性,要有人文关怀!真正的批评是建设,绝不是破坏。
三是,对一切哗众取宠的、泡沫的、反复出现的事物要学会住嘴。在当下,沉默和不乱表态能为批评家赢得尊严。
四是,学会说大白话。也就是最简洁通俗地说大众都能听懂的大白话。重要的是让他们接受你的观点,从而影响他们,而不是表现你作为批评家你要高深莫测的风度。
中国的批评家会说大白话吗?能讲大家听得懂的人话吗?似乎未必!我愿意用百家讲坛制片人的话来告诉大家:中国的有学问的专家太多了,可是能给普通电视受众说话的人太少了。我们的专家讲话的时候一般两种状态:一、满口的专业语汇,谁都不知所云,因为他心里也没有受众,越听不懂没准儿才更说明我的学问大。二、没有时间观念,太冗长。所以他一说话别人就开始发手机短信了,我如果不想让大家发手机短信,就必须立即结束我的讲话。谢谢大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习惯追逐
- 落落
- 若有来世
- 蛋白质,原谅我
- 高飞的冲动
- 微风过处
- 等待花开的季节
- 关于年味
- 十字路口
- 逝水流年
-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 星空
- 心路
- 明天
-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 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
- 让学生学会感悟
-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 放下包袱,走出误区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
- 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 虚构,还是要真实?
-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
- 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
-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4
- 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旗帜
- 语文教学的“黑洞”之谜
- 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问题(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