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知难而进,回到语文3——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文锦先生
笔者:倪老师,我很同意您的这些看法,您说的这些问题,我也深有同感。我看过由您主编的一本关于对语文教育展望的书,因此,借今天这样一个机会,我想问一问,您对语文教学的展望大致上是一个什么样子,或者说,您心中比较理想的语文教学大致上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您能描述一下吗?
倪文锦:好的。其实对语文教育的展望,是很大的一个话题,几句话也很难概括得了,这里只简单地说说我的三点期望。
我期望的语文教育,首先应该是学生人人欢迎的。这是一个前提,如果学生不欢迎,再好的课程标准、再好的教材、再好的教师,恐怕都是徒劳的。
第二,我期望的语文教育,应该是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语言文化,说起来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精神遗产,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别,一是文学,二是典籍,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经典。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经典的学习,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朱自清先生曾讲过:“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因此,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建设,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汉字文化和经典文化这两篇“大文章”。
第三,我期望的语文教育,应该是生动活泼、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毕竟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所要构建的语文课程文化必须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时代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说我们的文化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立足点和自己的品格。同时,只有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经得起欧风美雨的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才属于生气勃勃有活力的民族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不是把民族化与全球化,经典性与时代性对立起来,而是结合起来。能够通过语文课程教育公民尊重所属文化体系,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能够尊重不同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尊严和差异,在相互理解、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以完全平等的地位与他人、他民族、他文化展开持续而深入的交往,发展同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微风过处
- 蛋白质,原谅我
- 若有来世
- 明天
- 等待花开的季节
- 逝水流年
- 在遗忘的地方回忆
- 关于年味
- 心路
- 真情相守,共渡时艰
- 习惯追逐
- 落落
- 高飞的冲动
- 星空
- 十字路口
-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原因简析及预防
- 氢气锅炉的仪表控制系统及主要故障分析
- 基于纳米腔天线阵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 FANUC数控车保证托辊轴尺寸精度的方法探讨
- 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原因分析及对策
- 降低制丝线碎丝率方法浅谈
-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研究
- 浅议电力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中之反窃电技术与应用
-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
- 港口供电系统中谐波的防治探讨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的区别及优劣比较
- 提高柴油发电机一次启动成功率实践研究
- 热电厂机械设备检修及维护问题探究
- 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研究
-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度运行管理
- 虚构,还是要真实?
-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4
- 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问题(对话)
- 让学生学会感悟
- 放下包袱,走出误区
- 语文教学的“黑洞”之谜
-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二)
-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
- 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
- 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
- 寓学法指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 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2
- 语文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旗帜
- 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
- 文化与文化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