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28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些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提笔写不出东西,开口又感到无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过窄,除书本以外,他们很少或几乎不读课外书。因此,努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来引导呢?

一、了解意义,提高认识。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意义很多,我认为主要要让学生了解以下两点:

1、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二、课内示范,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指导的初期,可利用课堂作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课堂延伸所引入的主要是课外语段。如学习《白杨礼赞》时,就可以读读《松树的风格》、《小草赞》等文中的语段,以便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了《中国石拱桥》,就可以读读《北京立交桥》中的语段,进一步了解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

在语段阅读的基础上,开设阅读课,重在课外短文的阅读指导。阅读课首先要选好课外阅读内容,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选择的方法:可以由老师来指定,也可以由学生来推荐。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②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③读书笔记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比较贴近生活,易引起学生感触的文章,采用此法。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笔记。运用此法,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把书读深读透,又能提高写作水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新年
過去的昨天
坚持
少年的事
青苹果
永恒的瞬间
高考与睡觉
良心的守护
卑微的少年
永远的童话
顺其自然
24日行
步入十八
风的归宿
基于滚动导靴―导轨接触模型的高速曳引电梯振动分析
航空煤油储罐基于风险的检测评价方法研究
防爆起重机的防爆技术与检验
输灰系统的运行调整及异常分析
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分析
芨芨湖西矿井用电负荷接入系统方案可行性研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策略分析
高压开关壳体(罐体)制造车间厂房工艺设计
工厂高压供电常见设备故障及对策
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研究
浅析PBI材料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使用及维护
全站仪在建筑测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浅谈电力变压器铁芯多点接地过热危害分析与处理方法
CP650机组I2.1规程中建立自然循环的分析
浅谈CNG加气母站的工艺设计
学科教学法——师范教育的软肋
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教师专业化的新境界
语文教材改革最近6次争议
关于语文教学民主化的实践及思考
解读语文“标准”
世纪之交国外高中母语课程改革的背景简介
关于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动态述评5
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漫笔
试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与教材:谁是主,谁是仆?
不读书,怎么教
初中语文新课程写作、口语交际第三单元教案
诗词鉴赏,一个“比”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