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认一认1》教材解读一
3.关于“认一认”的编写体例、意图与教学建议
⑴“认一认”的编写体例与特点
“认一认”每一课中的每一个字分三部分呈现:最上面是一幅这个字的实物图画(图像),中间是标示该字读音的音节(声音),下面是与图、音节相对应的汉字(符号)。
这样编排的三大优势:
第一、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孩子们揭示了符号(即文字)与对应实物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前期经验”,为学习较为抽象的文字符号铺平了道路。学生只要能将图画与文字挂起钩来,凭借日常生活对这些事物的先期认识,就能轻而易举地读出这个字的读音并把握它的意思;
第三、将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巧妙地整合为一体。这种策划与安排正与儿童大脑语言中枢在神经、生理、信息处理过程中那种整合功能和规律保持了高度的和谐与一致,为儿童主动学习汉字,实现“无师自通”提供了可能。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拥有对韵文、韵语善于记忆的特性。课本将这部分生字依照押韵合辙的格局,编成了四字韵语。而韵语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因此,本枯燥无味的“识字”就会变得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⑵“认一认”的编写意图
①满足低年级儿童识字的心理需求
一年级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初次接触到语文课本,会使他们产生新鲜感,产生热切的学习渴望。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表明:在儿童的学前生活中,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认识了一些汉字。因此,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识字的“前期经验”。就学习汉字与学习汉语拼音两者相比而言,他们对学习汉字兴趣更浓。本册教材正是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相机穿插安排了识记一部分常用汉字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满足低年级儿童想识字的心理饥渴(其实也满足了家长想让孩子多认字的愿望),又能使他们继续保持学习与识记汉字的热情。
② 为儿童以后更好地识字奠定良好的基础。
循序渐进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让小学生尽早掌握那些最基本的常用字,无论是对今后的识字、写字,还是理解字义和查字、词典都是不可或缺的铺垫和前提条件。教材采取提前与相对集中的方式让学生识字,正是为了给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⑶“认一认“的教学策略
①充分利用“四言韵语”押韵合辙的特点,通过多次反复而有趣的诵读去整体把握。诵读可以采用击节而诵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演练中,完成把握整体认读这些韵语。
②充分利用教材优势,通过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物图画和音节、文字之间的联系,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实物的“前期经验”启发学生自主识字。
③充分利用课本141页的“生字表(一)”,通过经常对该“生字表“的综合“溜读”、诵读,将前面分散认读的汉字进行整合(每学一课后都可以把已经学过的几课连起来读),复习、强化、巩固学习效果。
⑷“认一认”的基本教学步骤
① 借助课文的呈现方式或汉语拼音自学生字。
② 整体诵读课文。
③ 借助图像强化认读
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整体诵读,巩固识字成果。
⑸“认一认”教学的注意点
“认一认”教学,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进行教学,不可强行灌输。对生字的识记,只要求从整体上认读,不要进行字形、字义的分析,不要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更不要布置学生做写字练习。这样做,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保护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自白书
- 就算听不到
- 那一天,我18岁
- 季节
- 我的天地
- 这个夏天
- 火花
- 秋末
- 高考
- 蓝色的灰姑娘
- 他年夜雨
- 世界
- 夜有所梦
- 黑色翅膀
- 我不放弃
- 古代中国乡贤文化与旅游地“场所精神”营造及维系研究
- CBA使用新篮球规则的分析
-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
- 《四库全书总目》词学观对常州词派的启迪与影响
- 运用新媒体引导高校青年的发展与研究
- 影视剪辑常见技巧分析
- 幽默广告的营销手段
- 新时期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
- 芥川龙之介和鲁迅的比较研究
- 《老子》中的哲学闪光点及其“道”论的现实局限
- 浅析《孔乙己》中的文化结构
- 民主自由之舟
- 大墙内的牢狱王国
- 元分析方法简述
- “以丑衬美,化丑为美”
- 匆匆
- 《妈妈的帐单》教学设计
- 回顾拓展三
-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八
- 郑州立才实验学校五年级语文活动报告单 导学案
-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和学生记录单新桥中心小学温希金
- 老人与海鸥
- 老人与海鸥
- 习作三
-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doc
- 口语交际三
- 跑进家的松鼠
- 第11课《新型玻璃》教案
- 穷人
- 《一夜的工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