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1-23
《识字1》教学设计一
识 字 1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感受学习汉字
的乐趣。
2. 认识9种笔画,懂得笔画是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
3.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一截可以曲折的有韧性的胶线。
【课堂实录】
第一课 时
一、由数字引入数字
师:(出示10个阿拉伯数字。)同学们,你们认识10个数字吗?
生:认识。(纷纷报数字。)
师:(出示本课10个生字。)我们中国有专门的汉字来表示这10个数字,你们认识吗?你在哪儿认识的?
生:(认读生字。介绍认识途径。)
【点评】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点拨课外认字的途径,鼓励他们学会利用母语环境资源尽早、尽多的识字。
师:我们古人很聪明,还用这十个数字写出了一首优美的小诗呢!想读吗?
生:(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二、朗读古诗,感受诗意,学习生字
师:(出示古诗。)读诗的时候要注意,认识的字就看着字读,不认识的字就先读读上面的拼音,再读读字。看谁的眼睛最灵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读准。
【点评】在最初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时,一定要细致引导。对学生来说,通过听磁带、听别人读而记住古诗并不难,难的是让他真正做到口、眼、心等多种器官的协调工作。因此,这样一种读书习惯从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要注意培养。
生:(认真读书。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手端端正正地拿着书,眼睛看着文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一位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一:(大声朗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都不错,字音读准了。特别是这几个字,容易读错,来,请这几位同学做小老师,再带大家读一读。
生二:(随着老师点出的一些平、翘舌音字,前、后鼻音字,带全班同学读。)
师:字音读准了。大体意思懂吗?你们再把古诗连起来读读,看看还有哪儿不懂的?看看图,问问同桌,讨论讨论。
生:(认真读书,交流讨论。)
师: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吗?
生三:什么是“烟村”?
生四:我知道,就是冒烟的村子。
生五:我去过农村外婆家,他们那儿房子有烟囱,烧饭的时候烟就从烟囱里冒出来了。
师:是啊,烧饭的时候,烟从各家的烟囱里冒出来,闻一闻,空气里仿佛有饭菜的香味呢!谁愿意再来读读这行诗句?
【点评】在学生自己质疑问难、互相交流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形象生动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生五:(朗读诗句。)
师:读得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村庄的宁静。(指插图。)我们看那边几座亭台楼阁高高低低点缀在山野之间,这边盛开着一大片鲜艳的桃花,多美啊,谁来读读全诗?(师播放青尔。)
二、复习生字,学习笔画
师:这课学的生字都认识了吗?(出示生字卡片。)我们“开火车”来读。
生:(读生字。)
师:如果把汉字看成一座座形象各异的小房子的话,那么构成汉字小房子的砖头就是笔画。(出示笔画“点”。)这个笔画叫什么?猜猜看?
生:点。
师:(出示“雨点”图。)看,这个笔画“点”像什么?
生:像雨点!(表情又惊又喜。)
师:还像什么呢?
生七:像瓜子!
生八:像水滴!
师:小雨点头尖肚子圆,看老师写“点”。你们写两个试试。
生:(专心写“点”。)
【点评】用形象来教学生记住笔画的形,与利用表音表义图学习拼音字母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掌握了学生学习的机制,教学方法上可以有多种创新。这里教师用恰当的形象将一般的符号引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师利用“笛子”、“树干”、“竹叶”、“孔雀”等形象帮助学生学习笔画“横”、“竖”、“撇”、“捺”,鼓励学生想象这些笔画还像什么。再让学生写写这些笔画。)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变个魔术。(学生睁圆了眼睛。)看,这是什么?(拿出胶线摆成“竖”。)
生:竖。
师:看好,要变了!(老师弯折胶线,成“竖弯”。)这是什么笔画,猜猜看!
生:竖弯!竖弯!(兴奋地喊起来。)
【点评】通过操作、变形,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简单笔画的基础上掌握较复杂笔画,既有利于学生记住笔画名称,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这些复杂笔画是一笔写成的概念。
(教师继续利用胶线在笔画“横、竖”基础上,弯折变化出笔画“横折”、“竖弯钩”、“横折弯钩”,让学生记名称,并写写笔画。因为是第一次写汉字笔画,教师要注意范写,让学生感受笔画书写时的起笔、运笔和收笔。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利用习字册描红和临写。)
第二课 时
一、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生字
1.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笔画、形象、生活经验来记生字。如“六”,可引导学生摆个造型,使学生感受到“点”像小孩头,“横”像伸开的手臂,“撇”、“点”像叉开的双脚。记“十”可问学生,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十”?)
3.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调整呼吸,放松手指,开始写字。因为第一次开始写汉字,教师可加强范写,特别是对较难的字如“四”、“五”等要注意范写。要保证学生充足的写字时间。引导学生描一个,临一个之后,要自己对照一下范字。
三、延伸拓展,课内外迁移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有关数字的儿歌、故事。
2.教师请会唱的学生带大家一起表演唱《数蛤蟆》。(孩子们大多在幼儿园学过的。)
3.教师启发学生自己看图编编数字儿歌,比如看看数学课本上有许多跟数字有关的插图,可以试着编编儿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在爱中长大
- 战争与和平
- 我们又要玩游戏了
- 一张旧照片
- 这节课真难忘
- 我会弹古筝
- 我的未来
- 妈妈的爱
- 这并不叫结束
- 一张旧照片
- 中国不再弱小
- 母爱无疆
- 我的世界我做主
- 我会画画
- 我会做饭
- 商业银行信贷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思考
- 关于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的思考
-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
-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与策略研究
- 香港情 金记传
- 运动减肥研究综述
- 美国含金量最高大学评比出炉:斯坦福拔头筹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
- 企业家的教育情怀
- CCTV时代影响力电视颁奖盛典在京举行 春言金融等企业获奖
- 轻名重行追梦路创新严厉育英才
- 运动精神点亮人生
- 中国首条水上公路通车耗资4.4亿 被“最美水上公路”
-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研究
- 幼教翘楚 办学楷模
-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
-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五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
-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三
- 《开天辟地》案例分析
- 《天安门广场》教学实录
-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二
-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 《春联》课堂教学实录
-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三
-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二
- 《开天辟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但愿人长久》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