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4
海底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
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
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海洋秘密的兴趣。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7.初步认识“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
2.课后第2题(难点)。
教学思路:
从具体(直观教具)到抽象(课文所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学生预习——观看录相——揭示课题——划分段落——检查字词——讲读课文(边读边练)——整体认识——分析写法——句子训练——朗读背诵。采用目标教学法,逐步落实每个目标。
教学用具:
1.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或图片。
2.用小黑板或大张纸出示本课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让学生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自学本课的16个生字及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尝试回答课后第一题中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二、观看录像。
[让学生观看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图片),了解海底世界的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三、揭示课题。
《海底世界》,“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海底这个地方,这个领域中的情况)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一课以后,能说出这一课写的是什么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整体认识课文)
四、划分段落。
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第2自然段:讲海底宁静黑暗。第3自然段:讲海底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第4自然段:讲海底的各种动物有不同的活动方法。第5自然段:讲海底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第6自然段:讲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第7自然段:概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回答了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2.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两个重点的,从而让学生把课文分成4个结构段。
第1段(第1自然段)先总的提出海底世界是怎么样的。
第2段(第
2、3自然段)讲海底景色奇异。
第3段(第4至6自然段)讲海底物产丰富。
第4段(第7自然段)再概括地讲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使学生大体感知课文“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局部认识课文。)
五、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否(f%u)私(s
9)些(xi
5)类(18i)胞(b1o)属(sh()。
2.听写带生字的词语:(可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波涛、却有、是否、窃窃私语、肌肉、伸缩、普通、有些、贝类、免费、峡谷、细胞、煤、稀有金属、景色奇异。注意矫正字形:“类”上下之间无点,“免”的第六笔是撇,“属”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
3.初步理解词义。
波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波浪很大。依然:仍然,照旧,跟原来一样。
宁静:形容环境很安静。
器官:生物身上具有一定功能的部分。
是否:否,不。是不是。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指背地里轻轻地交谈。听音器:专门用来听微小的或极远的声音的器材。海参:形如黄瓜,体壁多肌肉,口和肛门在两端,口周围有触手。食小动物,是珍贵的食品。
梭子:织布时用来牵引纬线的工具,两头小,中间粗。本课比喻一种鱼的形状。
乌贼:也叫墨鱼。身体扁平,头发达,眼大。体内墨囊发达,遇见敌人就放出墨汁逃走。
章鱼:身体卵圆形,无鳍。头小,有八只脚。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反推力:与推力方向相反的力。
巴:紧贴的意思。
免费:不收费。
峡谷:狭而深的谷地。
单细胞:指一个细胞。细胞,组成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本课指一种最小的海藻。
海藻:生在海洋中的藻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提制碘。蕴藏:包含,积存着还没有被发现或被挖出来的。稀有金属:指地球上储藏量很少的金属。
景色奇异:形容景色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的意思相近。
物产丰富:物产储量大,花样品种多。
六、作业练习。
1.读读写写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练习回答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1至3结构段。
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
2.齐读课文第4段,问:课文结尾是怎样回答上边这个问题的?(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2段。
1.提问题:
(1)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有声音吗?
(2)课文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名读课文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
(1)。
(板书:海底宁静黑暗有光点)
3.带着问题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回答问题。(这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设问句肯定回答海底有声音。第二句讲海底有什么声音——各种动物的窃窃私语声。第三句具体讲窃窃私语的是什么声音,并说明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三句话是按问答关系连起来的:先问——后概括答——再具体答。)(板书:有声动物在窃窃私语)
三、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3段。
1.提问题:
(1)海底的动物,课文着重讲了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活动的?
(2)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
(板书:动物多活动方法各异
植物多色彩多种多样
矿物多蕴藏丰富)
第三课时
一、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4段。
1.提问题:
(1)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再概括的说,海底世界的确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简要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启发学生从宁静、黑暗、声音、动物、植物、矿物6个方面进行回答。)
二、回到整体,认识课文主要内容。
1.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介绍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想法?(启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长大了去探索海洋的奥秘。)
三、回顾全文,分析课文结构。
点明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结构方式是先总述(第1段),后分述(第
2、3段),再概括(第4段)。
四、看课后题,进行句子训练。
1.看课后第三题,进行换词训练,要求句意不变(可换“仍然”“仍旧”“照旧”“是不是”等)。
2.看课后第四题,读写词语,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第3自然段。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蓝色的灰姑娘
- 我的天地
- 他年夜雨
- 秋末
- 这个夏天
- 黑色翅膀
- 就算听不到
- 火花
- 那一天,我18岁
- 世界
- 季节
- 夜有所梦
- 我不放弃
- 高考
- 我的自白书
- 员工退休研究的相关理论进展
- 《志明与春娇》符号解读与文化分析
- 校园排球比赛接发球“盲区”现象成因及对策探析
- 关于码头控制员培训现状与改进建议的研究
- 体验营销在我国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 让宪法精神在我们心中常驻
-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刍议
- 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生存之道
- 初中学生人际信任危机调查与策略研究
- 整合建构与碎片化输出
- 摇滚乐中国大陆研究现状
- 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刍议
- 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分析
- 对投掷铁饼时出现犯规或失败原因的分析
- 让忠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 口语交际三
- 《妈妈的帐单》教学设计
- 第11课《新型玻璃》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回顾拓展三
- 郑州立才实验学校五年级语文活动报告单 导学案
- 老人与海鸥
-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八
- 跑进家的松鼠
-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doc
- 老人与海鸥
-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和学生记录单新桥中心小学温希金
- 穷人
- 匆匆
- 习作三